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男子反复吸毒30年家庭支离破碎 10余毒友均去世

2015年06月27日 10:00 来源:京华时报  参与互动()
男子反复吸毒30年家庭支离破碎10余毒友均去世
社区戒毒民警来到张林(左)家进行督导。京华时报通讯员 梁建新 摄
张林在小摊上摊煎饼。京华时报通讯员 梁建新 摄

  人生最好的30年,张林在“吸毒、戒毒、复吸、再戒毒”之中度过。

  这些年,他眼看着10多名毒友一个个离开了人世。被他视如生命的儿子对他说:“爸爸,你别再吸毒了。”张林终于痛下决心,决定告别毒品。

  3年来,他和儿子相依为命,依靠一个煎饼摊,开始了远离毒品的正常生活。

  曾经反复吸毒30年

  “大哥,给我来两份,每份多加个鸡蛋。”早上8点多,东城区宝钞胡同附近一间临街平房的煎饼摊外,一名30多岁的男顾客向煎饼摊主张林(化名)下了“两单”。

  “没问题,稍等一会儿。今儿怎么看着有些着急啊?”张林乐呵呵地和光顾他生意的老街坊聊着天,手里可一点儿都没闲着,他有条不紊地摊饼子、打鸡蛋、撒葱花,最后把喷香的两个煎饼递给老街坊。一份煎饼8元钱,加鸡蛋的话,要多加一元。接过对方递来的20元,张林麻利地找给对方2元后,又开始忙起下一单。

  这个早上,张林围着自己的煎饼摊一直忙活到将近10点,看着客人渐渐少了,张林才坐到一旁的凳子上歇了一会儿。“早上的客人是老街坊居多,好多都是回头客。10点之后,大部分客人是到这附近游玩的游客。”张林对自己的“客户群”摸得门儿清,煎饼摊的生意也越来越好,“卖煎饼的收入够我们爷儿俩生活啦。”虽然卖煎饼很辛苦,但张林对终于能够过上普通人的生活很知足。

  张林是北京人,今年54岁,两鬓有些灰白的头发理得短短的,中等身材,和人说话都是乐呵呵的。他现在的样子,没有人会将他和“瘾君子”联系起来。事实上,张林曾有过长达30年的吸毒史。吸毒、戒毒、复吸、再戒毒,和毒品纠缠之间,张林最好的30年时光倏忽而过。

  临近中午,张林停止营业,下午他要去安定门社区戒毒辅导站,接受督导课程。

  因其吸毒妻子离婚

  时间倒回到30年前。20岁出头的张林在家排行老二,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弟弟。因为对自己“要求不严格”,他出于好奇跟着朋友走上吸毒歧途。“一开始是‘走板’,后来改成静脉注射。”张林不愿多提最开始的吸毒经历。因为吸毒,他胳膊上的肉几乎被针头捅烂了;毒瘾发作的时候“六亲不认”,哪怕老婆在医院临盆了,他还流连在外埋头吸毒。

  张林曾在一家建筑公司开塔吊车,这在当时算是一份高收入的工作。但是,再高的收入在毒品面前也是入不敷出。“我人缘好,所以很多时候不需要自己花钱买毒品,有朋友给我送。”张林这样解释自己吸毒的资金支撑。

  因为吸毒,直到40岁时张林才结婚,新婚妻子并不知道他是一个“瘾君子”。其实那时候,他的毒瘾已经很深,“每隔四五个小时就要吸一次”。清醒的时候,张林知道自己不能在家里抽,就躲到外面去吸毒,因此家里常常不见他的人影。为此,妻子拦着他不让出门,他就编各种谎话欺骗妻子。有一次,因为妻子拦得太紧,他跟妻子翻脸吵了起来。直到有一天,他和朋友在家里吸毒时,被提前下班的妻子撞见。妻子将张林及朋友一起轰出家门,不久,妻子与他办理了离婚手续。那时,张林的儿子年仅3岁。毒品让好不容易拥有了家庭的张林,变得一无所有。

  向儿子保证不再吸毒

  “我现在一点儿心瘾都没了,你就是把海洛因放我面前,我都不屑瞅一眼。”张林说。

  这是现在的张林。在以往吸毒的30年里,张林被拘留4次,强制戒毒2次,始终没有彻底摆脱毒品。

  第一次强制戒毒是2003年。结束3个月的强制戒毒,张林回家之后不久,又复吸了。第二次强制戒毒的时间是2010年,因为被人“点”了,他被送往强戒所。在强戒所里,张林将儿子的照片贴在墙上,对着照片痛哭流涕,痛下戒毒的决心。2012年初,结束强制戒毒的张林回到属于安定门街道的家里。此时,安定门街道作为本市首批试点社区矫正制度的街道之一,由北京市天康戒毒康复所派出专业戒毒民警进驻街道,合作共建戒毒辅导站,帮助社区开展戒毒康复工作。

  张林回家之后要面对的是,他好不容易建立的小家已经散了;日渐年老的父母为他操碎了心之后,先后过世;弟媳妇对他很有意见,不能接纳他;周围的邻居对他避之不及。最让他伤心的是,9岁的儿子对他爱搭不理,成绩不很理想。而他自己,没有工作,没有收入,意味着无法开始新生活。

  “根据张林当时的状况,如果他本人意志消沉,很容易再次从毒品中寻找安慰。”进驻安定门街道戒毒辅导站的社区戒毒民警袁志新说,分析了张林的现状后,戒毒辅导站除了跟踪回访张林本人的情况,对他在心理等方面展开疏导外,还采取了其他一系列措施,以帮助他树立重新生活的信心。

  考虑到张林的实际生活困难,戒毒辅导站多方协调,为张林和孩子办理了低保手续。为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戒毒民警特意找到孩子学校的校长、班主任以及孩子的母亲,进行沟通交流,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这样下来,孩子的成绩提高了,同时他愿意向父亲靠拢了,成为将父亲拉回正常生活的“救命稻草”,成为张林戒毒的最大动力。

  有一天,儿子郑重其事地对张林说:“爸爸,你别吸毒了,否则我真抬不起头了。”儿子的话,让张林心痛如绞。儿子一直被张林视为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当年他和妻子离婚的时候,明知道儿子跟着他会受罪,但还是“自私”地将儿子留在了身边,“孩子在我跟前我才会有戒毒的那一天”。张林向儿子作出保证:“爸爸再也不碰那东西了。”

  除了儿子,让张林深受触动的是,当年在一个圈玩的10多个“毒友”一个个地离世,让他更坚定了戒毒的信心。张林说,他们有的因为吸毒过量死在了厕所里,有的因为缺钱铤而走险去犯罪被判了死刑,有的吸毒之后跳楼身亡……当然,也有戒毒成功的,比如当年将张林带到吸毒歧途的那个“朋友”,如今也已保持操守多年。

  儿子的话和毒友们的离世,让张林觉得“后半生再不能碰毒品了,要过回正常人的生活”。张林希望做一份力所能及的工作,养活父子两个人。民警得知后,再次协调多个部门,为其办理相关手续,让他在自家临街的房子里支起一个煎饼摊。就这样,张林的煎饼摊开张了。

  下半辈子好好过日子

  2年多来,张林煎饼摊的生意越来越好,他的社交圈变得越来越广,但再未涉足“毒友圈”。不久前,有个老朋友打电话邀请张林去打牌,他有些担心,为防万一,干脆在电话里拒绝了对方:“我牌也戒啦,反正我天生手气差。”

  “有没有复吸,看一眼我们就知道。”3年来,跟踪督导张林戒毒康复过程的袁志新说,从戒毒人员的情绪上,很容易看出是否复吸,而张林目前对生活很知足的状况,非常有利于他继续保持戒毒的操守。

  “我们都知道,生理上的毒瘾好戒,但是戒除心瘾却是一场耗费时日的工程。”北京市教育矫治局戒毒指导处处长庄许洪说,正是因为考虑到戒毒的“后期效果”,北京推出了“社区戒毒制”,让民警下到基层,与康复人员生活在同一个社区中,督导康复人员的“戒毒持久战”。根据统计,安定门社区戒毒辅导站于2012年成立以来,安定门街道地区戒毒康复人员的复吸率首次出现下降——下降达两成。

  按照规定,张林每周都需到辅导站报到,还需要不定期回到北京市天康戒毒康复所接受“尿检”。每次尿检显示,他未复吸,算起来至今已经保持3年多没有吸毒。同时,“实物”测试也显示,海洛因对张林失去了吸引力,他看见海洛因“眼睛都不眨一下”。

  “儿子是我戒毒的动力,再加上驻区民警帮助我监督我戒毒,剩下的后半辈子,我再也不吸毒了,要和儿子好好过日子。”张林说。

  本版采写 京华时报记者 钱卫华

【编辑:叶攀】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