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南京两院院士现600万天价待遇 成博取私利“摇钱树”

2015年07月26日 11:56 来源:央广网  参与互动()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近日,南京晓庄学院公开招聘高层次人才,对两院院士亮出“高薪牌”,提供购房补贴、安家费、科研启动费等最高600万元的待遇。“院士”头衔为何如此天价?

  院士是国家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一般是终身的荣誉。而江苏省各种普通高校134所,但是拥有的院士却不超过一百位。“僧多粥少”的现状,让各大高校摩拳擦掌,不惜重金引进人才。除了南京的各大高校之外,江苏的师范大学就为院士级的高层人才提供约200平方米的过渡住房,还有每月10万元的生活补贴。南京审计学院招聘的院士最高能拿到350万元的购房补贴。

  此外,地方政府重金揽才的势头也十分猛烈。如江苏省高邮市对引进的两院院士给予所购房屋全额资助的待遇;泰州市则为引进的两院院士提供3年的免费人才公寓,并且发放100万元的“购房券”。其实院士“抢手”本来是件好事,这意味着社会越来越重视知识和人才,但是动辄百万元的高额纳贤之风,同样折射出一个问题:高校和地方把院士当成支撑门面的“招牌”,一味的关注院士数量,却忽视了自身的科研条件和学术氛围的建设。这种盲目的做法无疑背离招贤纳士的初衷。

  其实,院士作为高端人才,享受高待遇本来是无可非议的。但是近几年,将院士请过来装点门面,赚钞票的问题日趋严重。整个社会把院士拔得太高,各种考察、座谈也对院士邀约不断,导致地方、高校和研究院竞相用高额的科研启动费、安家费以及年薪来争夺院士。业内观点认为,一方面,目前高校拥有的院士数量的多寡,直接会影响到高校的排名、权威性还有课题资源的获取,这就导致了高校形成“院士在手好说话”的管理心态;另一方面,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科技创新驱动政策,但是落实到某些地方,就变成了高层次人才的比拼。院士的数量越多,领导面子上越好看。所以这件事情说到根子上,还是利益在驱动在作祟。

  院士头衔“含金量”为何如此惊人?“天价”院士又能带来些什么?高新揽才背后,究竟有哪些利益诉求呢?

  除去薪酬待遇,院士可以作为博取私利的“摇钱树”同样是人尽皆知的“秘密”。记者采访了解到,不少院士都有隐形收入:一方面是从科研项目中经费中或多或少通过这种方式获得收入;第二就是通过日常评审,包括兼职等方面的收入。很多院士也是热衷拿项目与课题,既能为自己挣钱,让别人挂院士之名申请课题,自己也能从中获利。

  院士名气响、面子大,可以说成了不少高校的这种“广告招牌”。像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是江苏省的两所国家重点建设高校,院士分配机制是“基本工资+津贴”,基本工资享受一级教授的待遇是每月5000多元,年岗位津贴是24万元,另外江苏省委组织部每月还要补贴1万元,加起来共计是大约42万元的年薪。其实这样的收入相对来说并不算高,但南京大学有32名院士,东南大学有11名院士,他们可以说人心思齐,也一心一意搞科研,成效非常显著。

  资深院士冯端告诉记者,真正的院士是拿钱买不来的,因为都在埋头搞科研的院士是不在乎钱的多少的,他们看重的是更尖端的科研平台和浓厚的科研氛围。东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仲伟俊表示,院士作为高端人才,享受高待遇无可非议。但是近几年,将院士请过来当“花瓶”,赚钞票的问题日趋严重。在他看来,社会把院士拔得太高,各种考察、座谈和评审也对院士邀约不断,导致了地方、高校还有研究院之间竞相用这种高额的科研启动费包括安家费、高额年薪争夺院士,可以说这是在装点门面。(记者王宇)

【编辑:罗攀】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