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西藏五十年)高原牧民与世界“牵手”

2015年09月13日 14:1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社拉萨9月13日电 题:高原牧民与世界“牵手”

  中新社记者 贡桑拉姆

  “小时候,有双蓝色的布鞋是我最期盼穿上又遥遥无期的‘藏品’。”今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出生在西藏当雄县当曲卡镇曲登村牧家的达瓦多吉,也已走过了近半个世纪,但童年的记忆至今难忘。

  达瓦多吉说,家里有10个兄弟姊妹,自己虽不是老大却从小挑起了家庭的很多担子。7岁时,家里第一次有了80多头牦牛和羊,他开始每天早出晚归放牛羊。

  “一壶清茶和一袋糌粑是我每天的伙食”,达瓦多吉说,那时好不容易有双布鞋,都不能买来就穿,一直珍藏到藏历新年,“也许穿新鞋心切,总觉得新年遥遥无期。”

  “家里人多,父母负担重,生活很困难。”到了14岁时,达瓦多吉不甘心做一个“放牛郎”,他决定放下手中的“乌尔朵”(放牛羊时投掷小石块的绳子)去打工,从此他每天挣来的4元(人民币,下同)工钱,成为其家庭主要的现金收入。

  17岁时,达瓦多吉卖掉了家里的几头牦牛,并借来500元,再加上几袋食盐,买了一辆二手解放牌卡车跑运输,“那时主要运食盐,把食盐运到农区换粮食,再把粮食运到牧区,家里也开始有了存粮。”

  2001年,青藏铁路开工了,这对达瓦多吉的“老本行”,提供了更大的“用武之地”。

  达瓦多吉说,青藏铁路开工后,他买了一辆二手东风车,开始在铁路工地上跑运输,家庭创收近40万元,家里第一次有了现金“巨款”。

  2009年,随着西藏推动旅游县建设举措的实施,达瓦多吉在曲登村青藏公路沿线买了一块老道班的废弃牧场,在此修建了建筑面积达450平米的新房,获得了当地政府12余万元资金支持。

  走进达瓦多吉的“别墅”,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门前错落有致的三个大院子,满地的青草郁郁葱葱,而他的新车丰田RAV4便停放院中。透过其新家二楼客厅的大窗,热闹的青藏公路尽收眼底。

  初秋的藏北草原依然绿草如茵,一条袒露在阳光下的小河,犹如飘动的洁白哈达,从达瓦多吉的家门口沿着青藏“天路”蜿蜒流淌。

  “铁路开通了,公路也越来越热闹了,我就在这里建了度假村。”达瓦多吉自筹资金创建的白莲度假村,位于距当雄县城8公里处,与他的新家隔河相望。

  达瓦多吉说,他在铁路沿线跑运输时萌生了建度假村的想法,“度假村建立之后吸引许多自驾、骑行游客及当地干部民众,生意变得红火。”

  达瓦多吉并没有把度假村的收益全部收入囊中,而是把其中的65%投入到村里的扶贫项目上,通过组建合作社,带领同村牧民开展建筑、水利、修路等项目,帮助牧民解决就业。

  “家里已有20多口人,6个孩子大学毕业,祖孙三代中六七十岁的老人就有5个。”在达瓦多吉家客厅的藏式木柜上整齐摆放着“孝敬父母家庭”、“文明十星户”等十多个红色的奖状,这都是他们家庭的荣誉。

  50年来,高原牧民的生活由清贫、单一逐渐变得丰富多彩。当广播信号传到牧人家时,牧羊人的身上多了一件“现代设施”收音机,开始从内心“瞭望”远方,放牧的生活不再孤单。

  今天,现代通信网络,让电视、手机等现代设备走进千家万户,牧民开始通过微信等与外界对话,耄耋老人在手机的另一端,熟练地与儿孙语音对话,牧人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高原牧民与世界“牵手”。(完)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