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黄帝拜祭提议升格“国家级”引发河南、陕西正统之争

2015年09月19日 13:43 来源:央广网 参与互动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我们常说,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轩辕黄帝对中华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正因如此,近年来,在陕西、河南等地的黄帝拜祭典礼,各自吸引了不少同胞的目光。

  近日,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许嘉璐建议,把拜祭黄帝上升为国家级拜祭。然而这样一个“善意”的“升格”提议,却激起了意想不到的争端。

  按照许嘉璐的说法,“历代对黄帝、对先祖是‘拜庙不拜陵’”,所以国家公祭黄帝的地点应该在位于河南新郑的黄帝故里。然而这一建议在媒体发表后,曾多年从事历史研究的西安市副市长方光华随即刊发文章称,“历代对黄帝陵寝是祭拜的”,并且从前的所谓“庙祭”也不是在河南新郑,而是在“中央设立历代帝王庙”。

  “国家公祭”尚且只是一个提议,为何就在两地激起争端?黄帝祭典的具体位置又究竟该如何界定?

  三月三,拜轩辕。在港澳台胞、海外侨胞眼里,新郑拜祖大典成为一条连接内外的纽带。2006年以来,每到三月三,来自海内外的不少炎黄子孙齐聚河南新郑黄帝故里,千里迢迢,寻根拜祖。新加坡新中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黄奥金说,拜祖大典每年都吸引全球华人眼光。

  黄奥金:这个场面也可以看出了华人是共同的血脉、共同的一种情谊。更加凝聚了向往着河南、根在河南,凝聚着五千年中国文化历史都能够在祭祖里进行一种展示。

  近日,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许嘉璐提出,“在国家层面,有塑造整个民族公认的标记和符号的需要,有把拜祭黄帝上升为国家祭祀的必要性。”而如何拜祭呢?他认为,历代对黄帝对先祖是“拜庙不拜陵”。

  这种说法遭遇了陕西方面强烈的质疑。西安市副市长方光华撰文指出,从明到清,只发现中央政府在中央首府帝王庙和陕西黄帝陵对黄帝举行国家祭奠的记载,没有发现中央政府到新郑另外设立一个黄帝庙举行国家祭奠的做法。

  陕西省社科联主席赵世超:拜陵拜庙的现象在我们历史上都存在。拜陵可能出现比较早,拜陵的记载可能是汉代,拜庙的记载可能是唐代。既然拜庙是为了避免旅途劳顿,所以拜庙一定是要方便天子,一定是建在天子的所在地,也就是每个王朝的首都。

  实际上,陕西、河南两地对祭拜黄帝的明争暗斗已经不止一次上演。在建国后,陕西从1955年就开始由当地政府主持祭拜黄帝活动,而河南则是从2006年开始祭拜。

  河南省社科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所长张新斌:我觉得我们河南从文献上说新郑黄帝故里依据非常充分,尤其是这个地方的考古发现和岩画石刻和民间传说和历史文献相互印证,对黄帝文化研究四位一体在全国是很难做到的,我觉得将大典放在河南是有天时地利人和因素的。

  对于黄帝的争夺并不仅限于河南和陕西。除了陕西黄帝陵外,还有河南荆山黄帝陵、甘肃正宁县黄帝陵等。过去对于黄帝的争夺,或多或少,暗战大于明争。而这次的味道则不同,因为一旦上升到国家公祭层面,那么必定只有一个是正统。

  张新斌:我们首先要加强研究,寻找为什么在河南举办的历史和现实依据,我们要在研究的基础上做好宣传,最终由中央决定,我们做好工作就可以虚位以待了。

  而赵世超表示:到底最终要不要上升为国家祭祀,如果上升了以后,是在河南还是陕西,我们只能提出建议,河南提不能妨碍陕西也提。最后怎么决定,是中央政府的事情。

  听到这儿,您可能和我们一样觉得,谁是所谓的祭祀“正统”,目前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恐怕很难轻易下结论。随之而来的另一个问题是,陕西、河南两地为何对“正统”地位如此执着?争取黄帝祭典的正统地位,难道仅仅是出于弘扬民族文化的“一片公心”?

  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在文化象征背后,近年来日渐红火的黄帝祭拜大典,其实也给地方带来了相当大的经济利益。可以预见的是,如果黄帝祭祀升格,对于成功取得“正统”地位的地方来说,今后的旅游收益将更加可观。

  其实,受到旅游业青睐的,不仅仅是黄帝祭祀。有人开玩笑说,如今“伏羲东奔西走,黄帝四海为家,诸葛到处显灵,女娲遍地开花”,就连《西游记》中纯属虚构的孙悟空和花果山,也变成了实实在在的旅游项目。各地愈演愈烈的“认祖归宗”风潮,究竟是有利于保护传统文化,还是已经在多方各执一词的争夺中变了味儿?这恐怕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记者王楷)

【编辑:罗攀】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