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通讯:“中国现代天文学摇篮”孕育中国天文新星

2015年09月29日 20:5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社南京9月29日电 题:“中国现代天文学摇篮”孕育中国天文新星

  中新社记者 张素

  位于南京市紫金山上、已有80余年历史的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或将拉开中国天文学的新篇。29日,在这“中国现代天文学的摇篮”,科学家们为一个“宝宝”向海内外征名。

  “宝宝”暂名“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约1立方米大小,整星质量约1.9吨,目前在位于上海的厂房里进行测试。作为中国科学卫星系列的首发星,其“小小身躯”所承载的任务意义非凡。

  首先,该星是迄今为止观测能段范围最宽、能量分辨率最优的空间探测器,其瞄准的是粒子物理和宇宙学的核心问题——暗物质。暗物质无处不在,却无法通过电磁波直接观测。诺贝尔物理学家得主杨振宁判断,暗物质、暗能量可能引发基本物理学的革命性发展。

  其次,该星是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战略先导专项中首批确定的5颗科学实验卫星之一,也是中国首颗科学卫星。科学家们对比欧美国家对科学卫星的重视程度,得出结论:中国要从航天大国发展成为航天强国,没有空间科学卫星将无从谈起。

  最后,该星凝聚着无数中国科学家的心血。这是第一颗由中科院承担全部研制、生产工作的卫星。卫星首席科学家、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常进早在1998年就率先提出研究方法,因为缺少合适机会而蛰伏多年。

  如此珍重的“宝宝”,科学家们决定通过网络公开征名,同时激发海内外民众对空间科学的兴趣。谈及对于名字有何期待,他们回答“既符合暗物质卫星的科学目标,也要符合中国人从古至今不懈探索宇宙的理念”。

  中国人对于太空探索的脚步从未停歇,紫金山天文台就记录了这些历史痕迹。苍松掩映下,安放着殷周时期就已使用的用于测定二十四节气的圭表,西汉时期用来测赤道、黄道和地平坐标的浑仪,东汉时期制作的嵌有1449颗恒星的天球仪等观测仪器。

  记者注意到,这些斑驳的仪器还记录了另一重历史。圭表曾因日军侵华而被“拦腰斩断”,浑仪曾被八国联军掠至德国,简仪曾被掠至法国驻华公使馆,战后才陆续归还。

  常进介绍,从2000年开始进入空间探索时代,“在暗物质研究方面,我们基本处于和国外同步阶段”。

  如今,中国科技体制改革进入新阶段,中国航天发射步入新局面。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科学应用系统副总设计师范一中形容“生正逢时”,长时间积累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方法和技术有了用武之地。

  “预计将在12月发射卫星。现在就是希望尽最大努力,赶紧出结果,不辜负大家的期待。”常进说。

  截至记者发稿时,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征名已征集到3000余个候选名字。命名者摩拳擦掌,瞄准的就是最高奖项——今年年底到酒泉卫星发射场现场观摩,见证中国空间科学发展的里程碑。(完)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