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甘肃农民历时10年石板上“点刻”红楼梦故事片段

2015年10月10日 16:0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甘肃农民历时10年石板上“点刻”红楼梦故事片段
    甘肃兰州州市皋兰县什川镇长坡村,农民陶世清用金属棒在石板上“点刻”出《黛玉进京》、《尤三姐自刎》、《宝玉出走》等32个《红楼梦》经典故事片段。 崔琳 摄
图为陶世清为自己制作的“影雕”自画像。 崔琳 摄

  中新网兰州10月10日电 (崔琳 魏建军)年过六旬的农民陶世清,定居于兰州市皋兰县什川镇长坡村。自小就有画画功底的他,将中国工笔画跟“影雕”结合起来,用金属棒在石板上“点刻”出《黛玉进京》、《尤三姐自刎》、《宝玉出走》32个红楼梦经典故事片段,历时10年。

  “我的作品将于10月14日前往敦煌,参展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相关会议。”近日,中新网记者来到陶世清家中时,只见他双手紧握金属棒雕刻刀,精心“完善”固定在铁架上的一幅石板影雕。记者注意到,该石板系蒙古黑石,上面支着一个放大镜,可看清作品后进行雕刻。

  陶世清自幼喜爱美术,因为家境不富裕,他总是拿着树枝在土地上练习,并从5岁起坚持至20岁成家。谈及创作“影雕”红楼梦的原因,陶世清坦言是想把两样经典“融合”在一起,让自己的作品与时间“同行”,代代流传下去。

  “成家后,碍于农活多、精力有限,我的绘画梦想曾一度处于放弃状态。因为热爱,我决定重新找回梦想。”陶世清介绍,2004年,一次机缘巧合,他在福建初识“影雕”,并对这种绘画形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随后,陶世清在当地逗留近十天,苦求师傅为他传授“技艺”。“记得那个时候,工匠师傅嫌我岁数大不肯传授技艺,我就每天自带小板凳去观察、学习‘影雕’的层级如何处理,回来后就自行练习、摸索。”他如是说。

  “影雕”源于福建省惠安县,传统的“影雕”全部由“点”组合而成,不存在“线条”之说。摸索了一段时间后,陶世清在传统工艺上,尝试添加中国工笔画,让“影雕”不仅有“点”也有“线条”,看起来更加美观,对于自己这个创新,陶世清非常满意且自豪。

  一直以来,陶世清都希望自己能够创作出不会被时间抛弃的作品。于是,他在“影雕”内容方面,大胆锁定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为此,他反复研读《红楼梦》重点章节,并搜集起《红楼梦》相关绘画版本、文学影像等方面的资料,最终选定了贾母、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晴雯、袭人、鸳鸯、尤三姐、贾琏、贾珍为作品主要人物,创作出《黛玉进京》、《王熙凤之死》、《黛玉焚稿》9版、28个画面、32个故事,涉及360多个人物形象。

  陶世清的每幅“影雕”红楼梦,画面长1.26米,宽0.416米。故事内容均忠于原著,通过“点刻”人物命运揭示作品主题,仅有《沐皇恩贾家、延世泽》一个幅作品,陶世清在内容上略做改动,这也是为了让画面更好的表达故事主题。

  陶世清说,整个作品中,他最难把握的人物形象是林黛玉。“黛玉在整个故事里面,给人留的想象空间比较大,如何把她刻成原著中的美人形象,把她在祖母家生活,寄人篱下,那种思绪和感受表现出来非常不容易。”

  据粗略计算,陶世清每完成一幅画面,需要敲击一亿五千万点至一亿六千多万点。完成一幅作品一般耗时11个月。另外,陶世清创作“影雕”所用的金属棒,根据合金硬度、软度、强度不同,共有十余根。

  陶世清还为自己的住所创作了屏风、花瓶、花草、山石、书法作品等。创作期间,他还撰写了创作过程及相关情况说明文字共计16万多字。其中,与《红楼梦》一样吸引人的还有他为自己“点刻”的石板自画像。

  多年来,陶世清的“影雕”《红楼梦》在当地农民艺术节、兰州黄河文化旅游节等展会上获得高评价。然而,创作过程充满了艰辛,陶世清一年到头从未间断和停止,他的颈椎腰肌出现劳损,视力急剧下降。他表示,等自己身体好些,会创作新的“影雕”红楼梦故事。(完)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