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剖析“地铁炒作”:“丑中得利”反映市场机制扭曲

2016年01月12日 07:54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 

  无论是林林总总的“地铁炒作”,还是其他一些事实,都让我们失望地看到,我们这个社会存着“投机者获利”。

  1月9日,多家媒体转发了一段“北京男子地铁与人互骂:是不是卖早点的?别来北京!”的视频。因其中“北京人”夹带着类似“你是不是来卖早点”的语句,被不少网友指责“地域歧视”。媒体调查发现,视频系炒作,炒架的两人身份均为演员。(《北京青年报》1月11日)

  这一视频刚一出现,就有很多人认为是炒作,调查坐实了这一分析。这不是说有人先知先验,而是当你经历了太多事情,就会发现一些“新闻”不过是对过去的重复——这次同样也是如此。

  对这样的“地铁炒作”,舆论都给予了强烈谴责。正如那句耳熟能详的话,“长得丑不是你的错,但是跑出来吓唬人就不对了”。道德污点存在隐私处,不会有人知道;在秘密场合偶尔露峥嵘,也不会造成多大影响;可是到公共空间秀底线,这就“不对了”。但是,谴责能从根本上杜绝“地铁炒作”吗?

  任何炒作都有利益动机,地铁炒作也不例外。有的“不怕有多丑,就怕不出名”,通过炒作骗取点击,实现“注意力经济”;有的基于“君子可欺之以方”,通过炒作来骗取同情,直接获取利益。在“北京男子地铁与人互骂”视频中,两个演员正是为了“暴得大名”,博取上位。

  可能有人问,君子“难罔以非其道”,这种炒作能达到目的吗?还是拿事实说话吧。近日,一段“地铁凤爪女”的视频同样风靡网络。就在舆论正气淋漓时,有消息称,当事人出现在了某公司年会上,而且因为这起事件身价大涨。“地铁凤爪女”视频甫现之际,有很多人怀疑是精心策划。是否如此不得而知,但当事人因为出丑从而出名,因为出名从而得利,这样的价值变现链条,极大地挑战了公序良俗,无形中抵消了舆论正义。相对于“地铁炒作”的出现,一些人通过炒作得利,显然更值得我们关心。

  一位哲人曾经讲过,评价一个社会的好坏,其实没有那么复杂,有一个很简单实用的方法,可以是去观察你的四周。如果那些极端自私、道德败坏、投机取巧的人,他们活得很开心很富有,这就是一个坏社会。反之,“不让投机者得利,不让老实人吃亏”,就是一个好社会。无论是林林总总的“地铁炒作”,还是其他一些事实,都让我们失望地看到,我们这个社会存着“投机者获利”。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有“腐蚀效应”。

  不客气地讲,“地铁炒作”戳中了社会痛点。正是因为有人“丑中得利”,这才有人“接踵炫丑”。“丑中得利”现象的一再发生,甚至让人怀疑,我们是不是进入了一个审丑时代?这一现象的复杂之处在于,既反映了道德建设的不足,也反映着市场机制的扭曲。美好社会是人之所愿,市场主体同样从中受益。那些提供“丑人作怪”机会的市场主体,总有一天会反受其害。

【编辑:孙静波】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