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残疾兄弟14年种上万棵树引关注 屡被爱心承诺无下文

2016年01月29日 17:06 来源:法制晚报 参与互动 

贾海霞(左)和贾文其哥俩站在当初选址打井的地方,愁容满面

  如今,贾文其搬到村里马路边的一处翻新的窑洞里独居,一个馒头、一杯热水就是他的午饭

失明的贾海霞走在村里,一名村民开玩笑从背后拍他的头

  河北残疾村民贾海霞、贾文其兄弟,因14年间互为手眼栽树万棵被舆论关注,但在扬眉吐气的同时,又因被承诺的爱心帮助没有下文,屡屡遭受着希望变失望的涩苦。说要帮助打井没了回音,说要捐树苗没了下文,说要治眼睛也没了后续。已经远离哥俩的嘲讽再度袭来,他们被人背地里议论只会说空话、讲大话。

  高曝光率、境况困窘的新闻人物往往是爱心井喷的缺口,但在舆论的围观之下,时间才是检验它们的终极力量。法制晚报(微信ID:fzwb_52165216)记者日前回访贾海霞、贾文其兄弟,倾听他们走红后的烦恼,并试图找到“爱心承诺没有下文”的原因所在。

  一朝成名 残疾兄弟14年种上万棵树被关注

  本报此前报道,从2014年春季开始,河北井陉县孙庄乡冶里村残疾村民贾海霞和贾文其兄弟的事迹逐渐传开。双目失明的贾海霞和双臂截肢的贾文其,彼此帮扶互为手眼,在无力购买树种的情况下,砍下杨、柳树枝为苗,在村内一片河滩上栽活上万棵树。

  这段始于2001年的感人故事,在过去两年两番引爆舆论。除了国内各大报纸、电台和电视台,登门采访的还有德国、日本等多国记者,俩人甚至不得不排出采访日程。

  因为残疾,以种树谋生的哥俩常常遭到嘲笑:“你俩还能干成事儿?”、“就你俩还能整出啥花样?”、“河滩上还能栽树?太傻了”……压抑14年的苦闷终于随着成名烟消云散。54岁的贾海霞曾用“扬眉吐气”形容当时的激动:“让说我们闲话的人玩去吧。”

  事件后续 电台直播提打井愿望得到回应

  过去两年,西藏嘉黎县藏族护士白玛义珍每年都给哥俩捐款2000元。河北秦皇岛的一个爱心团队,寄来了两千元的树苗款。石家庄一所重点中学,也在近两年连续前来帮助植树。山东籍农药商,捐了三箱一千多元的除草剂……

  如今,贾文其搬到了村里马路边的一处翻新的窑洞里独居。极寒天气,一盏昏暗的白炽灯下,室内并没有火盆或电暖器。除了20岁的儿子刚找到工作,贾海霞的生活一切如故,在石家庄一旅馆做保洁员的妻子是家里的主要收入来源。

  可后来,他俩又陷入被嘲笑的境地。在媒体密集报道二人事迹后,考虑到俩人栽树的河滩已经种满,村里又将一片上百亩的坡地无偿划给二人栽种,县里也送来了10斤柏树种子。当哥俩兴冲冲地准备再造一片树林时,却发现坡上无水可取。如果下山挑水,则要在布满碎石的田边小路往返至少两公里。雇人打井,他们又着实拿不出钱。打一口井,成为了俩人的梦想。

  2015年4月25日,河北一家电台在直播节目中介绍了哥俩的心愿。热心市民张师傅打入直播热线,他自称是做钻井设备的,“可以无偿打这一口井”。还有一位山东淄博的农药经销商打入热线,表示愿为哥俩提供除草剂。爱心涌动,女主播不禁在节目中感慨:“老哥俩要在听这节目得多欣慰啊。”

  承诺落空 因成本超出预期搁置打井一事

  起初哥俩确实挺欣慰。贾文其回忆,2015年“五一”前夕,几名钻井技术人员在电台记者的带领下入村考察。其中一人即是打入热线的张师傅,来自石家庄一钻井公司。

  “他们一路往山上走一路看,最后在山脚一个地方确定下来,说打300多米准能出水。”贾文其说,技术人员当天甚至看好了车辆和设备上山的线路,双方约定2015年“五一”一过就开钻打井。

  哥俩回忆,期间他们先获得了打井选址所在地村民的同意,又兴冲冲地在村上开了证明,协调好了打井的用电问题,并到乡里盖了章。只等打井队来了。“但钻井队一直没来。说还差4万块钱,我们就联系了另外两位村民,每人出资一万,以入股的形式共同打井,钱很快就凑到了。”贾文其说。

  贾文其找人凑钱的说法得到了同村村民贾海川的证实:“他们资金不足找到我,就资助一部分吧,希望能打成,吃水浇地都挺好。”至今8个月过去,打井队始终没来。

  “那家企业经营困难。不是原来那么乐观。”报道此事的电台记者介绍,事情关键卡在了钱上。钻井公司很重视这件事,先前考察时还带着他们的总工程师。该记者说,“起初钻井公司以为只是投入设备、人力钻口井,哪想作为水井后续还需配置钢管、水泵等共计约15万元的设备。”哥俩得知这一情况后,表示手头的资金不足,打井的事便搁置下来。

  该钻井公司的张师傅回忆说,当初打入直播热线是听到电台记者引用贾文其“打井最少得3万块”的说法,便提出无偿打一口井,结果勘察后发现成本远远超出3万元。“如果他俩有钱买设备了,我们还可以履行原来的承诺,提供技术、设备和人员无偿打这口井。”张师傅说,至于何时再去打井,他们要以电台通知为准。

  对于上述说法,贾海霞、贾文其哥俩均表示,当时他们仅被告知要准备4万元,对后来为何突然没下文了毫不知情,“记者和打井队都挺费心的,打井也是无偿的,不打就算了。”哥俩的希望落空,事情却没有就此平息。

  类似遭遇 说看眼睛、捐树苗至今没有下文

  他们回忆,类似“爱心承诺没下文”的事,还发生过几次。2015年3月17日,河北省一社团联合当地一家眼科医疗机构,进村为失明的贾海霞进行眼部检查。

  在对他进行眼部初查后,医务人员又带着贾海霞夫妇前往位于石家庄市区的医院进一步检查。

  对3岁左眼失明,35岁双目失明的他来说,早已对恢复视力不抱希望。在医院里,医务人员对贾海霞的双眼进行了一系列检查。

  多家媒体刊发了报道,河北一家媒体写道:“专家们将依据最后的眼睛损伤程度检查结果,给贾海霞制定治疗方案。”

  “只走了一个形式,以后就没音讯了。”贾海霞告诉法制晚报(微信ID:fzwb_52165216)记者,后来他给该社团副会长打电话,好不容易通了一次,“对方一开口就说在国外,不便说话。”

  该医院一位孙姓主任对此表示,之所以为贾海霞提供检查,是受上述河北省某社团的邀请献爱心。由于该院目前尚不具备角膜移植的资质,因而对贾海霞的帮助也没有新的进展。

  就在医务人员上门前一天的2015年3月16日,来自河北邢台的公益协会一行十几人,打着旗帜戴着会徽,进村找到正在河滩栽树的哥俩。

  在询问得知哥俩需要树苗时,协会负责人当即表示要捐赠一批树苗,并帮助栽植。然而对方在帮助扶起几棵倒下的树枝,并与哥俩合完影离去后,就再无下文,树苗也没了着落。

  记者随后致电该协会一位李姓会长。对方表示,之所以再没动静,是因为协会将捐树苗和帮助植树的时间定在了一年后的2016年春季。

  生活继续 没人打井也得把日子过下去

  冶里村本就缺水,打井无疑是件大事。加之哥俩提前知会了村里和乡上,又找人凑钱,因而全村人尽皆知。很多村民甚至看到了哥俩带着技术员上山选址,后来突然没了下文,他们自然会频频问及打井的事。本次回访前,法制晚报(微信ID:fzwb_52165216)记者与贾文其在电话里说起打井的事,站在贾文其身旁的村民贾海川当即问道:“是不是要打井了?”

  “村里人背地里议论,对我们打击挺大的,以后我们什么话也不敢说了。因为我们两个残疾人出了名,本来就有很多人嫉妒我们,巴不得我们打不成井呢。现在事情过去大半年了,但是还是会有人问,说起来我们还是很尴尬。我们还是希望有人能帮我们打口井。”贾海霞说。

  贾海霞的妻子贾艳萍性格泼辣,连她也嗔怪丈夫:“每天吵吵着打井打井,做成啥了?就跟着别人瞎激动。”“说要种树、看眼和打井,实际啥也没做。这样对我们打击很大,再加上村民对我们冷嘲热讽,我们本就是残疾人,受不了。”贾海霞说,他和贾文其虽然无所怪怨,但心里多少还是有些别扭。

  别扭归别扭,生活还得继续。哥俩14年的坚持,让曾经的荒滩化为绿林,那个时候,他们并没有得到多少外界的资助,那么难的日子都过来了,如今即便仍然无人打井,无法开发新的坡地,他们还是得把日子过下去,只是这日子没有一年前想象得那么红火而已。

  文并摄/丽案调查工作室记者 蒲晓旭

【编辑:孙静波】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