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百亿“红包大战”除夕打响 指尖“新年俗”速成

2016年02月07日 13:43 来源:新华日报 参与互动 

  万事俱备,只待除夕。一个多月的预热后,互联网上的春节“红包大战”将在除夕夜正式打响。这不仅是互联网大鳄们的争霸赛,是众多合作商“秀品牌”的机会,也是全国网民们的集体狂欢。无论是“摇一摇”“刷一刷”“咻一咻”,还是喊口令,网民们可以抢到超过100亿元红包。

  玩法多样,百亿红包蓄势待发

  说到猴年春节红包,网民们用 “络绎不绝”“俯拾皆是”“无所不在”来形容,期待“拿红包拿到手软”。对照互联网企业公布的红包方案,如此期待并非妄想。

  元旦刚过,微信率先披露红包池,表示除夕前后10天、至少九位数(亿元)的朋友圈广告收入,均将变为红包送至网民口袋。南京等10个城市的30万家线下餐饮、服装、商超门店,将向用微信支付的客户送出1亿元现金红包。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泰国等地超过2000家门店,也有红包赠送。QQ除了在除夕夜送出超过2亿元现金红包,还将送出打车券、购物券、流量等优惠。支付宝,作为央视春晚官方唯一互动平台,要在春晚发出8亿元红包。除夕当天,微博将送出10亿元的红包。百度宣布,在1月28日到2月22日(正月十五)之间,会发出价值60亿元的“福袋”。美团大众点评发15亿红包,神州专车也准备了亿元红包,360手机助手要发3.6亿元。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三巨头”领衔下,互联网企业们备下的亿元级别红包,总价已经超过100亿元。此外,电商、新媒体机构也纷纷在自己的平台上或借助微信、支付宝等渠道,给用户发红包。

  红包玩法,早已不限于“摇一摇”。1月26日刷爆朋友圈的“毛玻璃照片”,就是微信为春节的“红包照片”新玩法做的预热;QQ红包,除了“刷一刷”,还有口令红包、个性红包、群发祝福等个性化玩法;支付宝创造出“咻一咻”;百度推出了喊口令、拍“福”字搜索等玩法。

  数额之高,花样之多,让抢红包攻略在网上热传。谁能想到,仅仅两年前的马年春节,微信红包刚亮相时,不少人还不适应“摇一摇”的方法,甚至出现手机滑脱、摔碎屏幕的囧事。

  真金白银,在支付与社交上多赢

  2月5日,南通“85后”关洲出门办事前,习惯性地打开手机上的百度地图,查看路线。随后,他顺手点开地图里的“新年福袋”,迅即入账一张2.88元的现金券和一张30元的团购券。他将截图发给记者时说,这些都有用。红包就这样将用户与商家在吃饭、看电影、打车和超市购物等生活消费场景中绑定起来。

  易观智库研究总监马韬对记者说,在移动支付生态下,春节的巨额红包,除了用户得到实惠,支付机构和商户都会受益,前者得到更多的用户、商户和交易规模,后者可以藉此提升用户的关注度、转化率和粘性。

  近日,支付宝启动的“集齐福卡”等红包玩法,让用户纷纷开始加好友,被视为支付宝对社交腹地的深入。“红包大战”,意在移动支付与社交关系,既是互联网企业对各自优势的强劲张扬,又是对自身短板的极力补齐。至于腾讯与阿里巴巴对央视春晚互动合作权的争夺,苏州大学广告学系、新媒介与青年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马中红教授分析:“获得巨大的流量、移动支付的绑定、大数据积淀等,是‘两雄’相争根本原因。”

  发起“红包大战”的互联网企业,也开放平台为其他企业提供营销机会。据微信官方介绍,金融、快消、电商、交通、零售等领域数十家企业,早早就决定加入春节红包阵营。“红包会显示‘某某企业’,这是一次广告,通过朋友圈分享、创造话题等方式,还可以进行二次、三次品牌传播。”马中红说,企业自然乐意参与。在迈入今年元旦的“跨年夜”,与QQ红包合作的商家“挖财”,在元旦当晚冲上苹果商店下载排行榜首。尝到甜头的“挖财”,也跳上了春节红包战的“战车”。

  春晚累手,指尖“新年俗”速成

  从登门、电话拜年到短信、微信拜年,年俗不断出新。不过,少有像“抢红包”一样速成的年俗。马年春节,800万微信用户抢4000万个红包;羊年春节除夕,微信“摇一摇”总量达110亿次,有网民感慨:看羊年春晚,最累的是手。昨日,网上流传起“过年要注意的礼节”,其中有一条是:除夕不要在整点发短信,以免影响别人抢红包。

  自然,除了抢企业发的红包,网民们也互发红包贺新年。2014年除夕,微信红包收发总量为0.16亿个,次年除夕达到10.1亿。其他节日,红包也成标配。以微信红包为例,其收发量一直在增长,去年的“520节”4亿,儿童节5亿,七夕节14亿,今年元旦23亿。

  即便不是节日,各种群里也常有红包出没,有时就是“点名红包”,但却一下活跃起气氛。可以说,在社交平台发红包,俨然是互联网时代人际沟通的新“语言”。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胡翼青是“在研究生群里发红包”的导师。他观察,抢红包的乐趣多过红包本身的价值。红包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有祈福的含义,强调和睦相处。电子红包的热潮,是现代与传统的力量、技术与文化的力量交汇而产生的。

  互联网上出现过很多短暂流行的应用或现象,但马韬认为,手机里的红包不会如此,因为它契合特定时间、场景下的需求,且嵌在社交应用里,覆盖广阔、发生频繁。

  “红包大战”中各家打法的创新,体现着前沿科技与传统年味的交融。过去的“红包大战”,对移动支付的推动功不可没,对网民生活习惯的改变有目共睹。从这个角度说,“红包大战”也是一场润物细无声的“红包雨”,是互联网发展的“春雨”。记者 徐冠英

【编辑:叶攀】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