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号贩子节后准点“上班”搭准什么“脉”?

2016年02月18日 09:23 来源:工人日报 参与互动 

  春节一过,刚刚遭重拳打击的医院号贩子死灰复燃。北大口腔医院、同仁医院、北京妇产医院……近日,记者走访多家医院发现,号贩子们准点“上班”了,而且明目张胆,不避保安。不少医院的号贩子甚至分工明确,有的在门口招揽“生意”,有的则组织人手在院内排队,形成了贩号“流水线”。(见2月16日《北京日报》)

  因为号贩子在伤害一些患者利益的同时,在为他们提供立竿见影的“贴心服务”,所以早有论者断言,东北姑娘怒斥号贩子的新闻事件,恐怕仍会沿着“患者声讨,舆情汹汹,官方出击”的路径“圆满落幕”。结局果然如其所料——民愤发泄一下,号贩子休息几天,然后“太阳照常升起”。

  号贩子又“上班”,搭准了什么“脉”?从监管角度来说,自然是精力有限,管不胜管。以“姑娘怒斥号贩子”事件为例,在舆情发酵推高关注之时,北京市卫计委表态对号贩子“零容忍”,国家卫计委要求认真调查,北京警方一个早晨便在广安门中医院抓了7个号贩子等等,也只是片刻“打雷”的治标之举。毕竟,现实语境下,警方也好,保安也罢,似乎不太可能长时间围着号贩子打转转。因而,等到热点降温、风头过去,号贩子们重操旧业、陆续“上班”,大概也早成为一种经验和惯例了。

  号贩子节后准点来“上班”,或许还有供需使然。在那些大城市和大医院,优质的医疗资源本就这么点,抢手的专家号也就那么些,有人借此生财分一杯羹,确实难以避免。事实上,很多例子也表明,号贩子的底气十足、神通广大,不全是“一个人在战斗”。

  加强监管,说来容易做来难。放开价格,显然也不可行。但这并不是说,对于号贩子旁若无人地贩号牟利就只能“愤然归愤然,解药实难觅”,或者“打压一阵子,雨过地皮湿”。在以前,许多人除了想到加大执法力度、完全实名挂号等建议,也许真的没啥高招妙策了。不过,时至今日,在“互联网+”大潮下,人们隐隐感觉到,现实社会的有些“老大难”问题,解决起来貌似也不再“难于上青天”了。

  春节前夕,一则报道引人关注:马云“城市未来医院”的野心正一步一步实现,全国近400家大中型医院纷纷加入“未来医院”——人们通过支付宝,就能享受全流程服务,就诊时间能缩短一半以上。此事之所以给人带来期许和希望,是因为契合了人们的期待:医院只负责治疗诊断,其余付款、消费、预约、挂号等环节全部让第三方来做,再通过患者进行好评、差评,让“乱收费”“乱诊断”等现象烟消云散。

  由此而论,目前的号贩子又“上班”,其搭准的只是传统管理多有缺陷的“脉”。“互联网+”的深入发展,或许为更科学合理、更精准到位的监管提供了一些新思路,让那种利用信息不对等、流程不严密、价格不透明而滋生的坑人营生“寿终正寝”。(司马童)

【编辑:叶攀】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