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梅派传人两师徒 参政议政话传承

2016年03月14日 10:4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梅派传人两师徒参政议政话传承
    同是梅派传人,同是全国政协委员。20年前他教她学戏,20年后他们一同参政议政。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和董圆圆这对师徒在星光熠熠的全国政协文艺界别,绝对显眼。图为两人合影。中新社记者 张浩 摄

  中新社北京3月14日电 题:梅派传人两师徒 参政议政话传承

  中新社记者 马海燕

  同是梅派传人,同是全国政协委员。20年前他教她学戏,20年后他们一同参政议政。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和董圆圆这对师徒在星光熠熠的全国政协文艺界别,绝对显眼。

  采访是次政协会议的中新社记者注意到,每当他们走过,无论是在驻地还是会场,总是有人热情打招呼,求签名,邀合影,而师徒俩都尽力满足。

  “人家是喜欢京剧,喜欢你这个人,才跟你照相,为什么要躲呢?”梅葆玖对记者说。

  董圆圆对此同样认同。她给记者展示了一张纸条,那是一位从内蒙古赶来北京看戏的观众现场写给她的。董圆圆把它一直带在身边。在她看来,这代表年轻一代对京剧的喜爱,这才是京剧传承的希望。

  谈及入室弟子,82岁的梅葆玖满脸笑容:“圆圆戏校毕业,文戏、武戏都好,个子也高,扮相也漂亮,《杨门女将》、《穆桂英挂帅》都演得很好。”

  在董圆圆的眼里,师父永远都和和气气的,对艺术的要求极高,艺德都堪称表率。“梅派讲究大方端庄、雍容华贵,与内在品德有关。”

  董圆圆说,自己的每一出戏都是师父手把手教出来的。早年每次演出,师父都录像,再回来给她挑毛病。“他常说录像就是照妖镜,好坏都能照得很清楚。”正是在这样的严格要求下,董圆圆迅速成长。

  四年前,董圆圆进入全国政协,与师父一起上会参政议政。刚开始,和师父一个组,师父教她怎么写提案,开会发言注意什么。而梅葆玖的提案,弟子也一块儿联名。

  董圆圆还记得第一次上会时兴奋得不得了:和师父一起参会,每天听大家建言献策;委员们来自方方面面,就像一个大课堂,能接触到很多不同内容。

  后来,董圆圆也开始参与全国政协组织去各地的调研。看到有些地方戏的不景气和年轻演员们的坚守,她感慨,“许多院团连工资都发不出来,可他们仍然坚持着,只因为对艺术的喜爱。相比而言,我们在北京太幸福了。”

  当了六届政协委员的梅葆玖,每年关注的焦点都不出传统文化和教育。几年前,在他和一批老艺术家的呼吁下,京剧进校园得以实现。他说,下一步是想办法让孩子们喜欢戏、看懂戏,“戏曲的振兴要看人才,要让他们真正喜欢戏。”

  “你看那么大的孩子,正是好好培养的时候。可以带他们去剧场,让他们从小多接触好戏,长大了自然而然就会喜欢。”在驻地大厅,梅葆玖指着三四岁的孩子对记者说。

  董圆圆每年也送戏去学校、去基层。这两年,她发现了一个可喜的现象,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喜欢京剧。

  巧的是,梅葆玖的入室大弟子、台湾京剧演员魏海敏近期正与上海戏剧学院接洽在上海开设工作室。而同门师妹李胜素也在本届政协上建言献策。为京剧,为文化,梅派师徒做了很多。

  9日晚,梅兰芳大剧院上演《杨门女将》,上座率极高。下了会的董圆圆,尽管因天气原因嗓子不适,还是坚持高水准完成了整场演出。在她看来,有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来看戏比什么都欣慰。

  今年,师徒两人没在一个组,但话题不约而同与传统文化的传承有关。师徒俩都认为,传统戏剧中的仁义礼智信本身就是进行传统教育的好方式;创新不能脱离传统艺术的本质;京剧永远姓京;除了京剧之外,还有很多地方剧种需要保护传承。

  “弘扬传统文化,一方面要不断出好的作品;另一方面,要让票价降下来,让老百姓看得起戏、养成买票看戏的习惯。”董圆圆说。

  梅葆玖正在呼吁建立一个传统戏曲博物馆。“我父亲当年做过统计,中国的传统戏曲有1000多种,而现在只有500多种,如果不及时加以保护,以后就看不见了。”(完)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