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北京海淀曾红极一时盛宏达市场今起搬燕郊(图)

2016年04月18日 16:28 来源:法制晚报 参与互动 

  上午市场西侧已经经开始拆除,部分商户在为搬迁做准备 摄/记者 黑克

  法制晚报讯(记者 范博韬)海淀区曾红极一时的盛宏达批发市场今天上午开始搬迁,市场内的商户陆续迁往燕郊继续经营。虽然离开北京,但依靠京津冀密布的高速路网以及电子商务平台,前景依然可观。未来盛宏达批发市场原址将被京昌路楔形绿地所代替。

  现场目击 商户抓紧盘货打包 为搬迁做准备

  今天上午,记者来到了位于京藏高速西侧的盛宏达市场。大小包裹将不大的广场占得满满的,市场外不时响起的“咣咣”的大锤声提醒来往的人流,不久后这里将要被拆迁。

  按照计划,盛宏达市场要在5月份完成搬迁,商户们开始陆续为搬家做准备,忙碌生意的同时,还要抓紧时间盘库、打包,安排搬家车辆,只待新址完成设备安装就要启程。

  据盛宏达市场所在的东升镇塔园村负责人介绍,目前塔园村辖区内的14个市场已经有12个完成了拆迁工作,正在进行最后的施工清理。而盛宏达和南侧的万家灯火因为体量较大,所以拖到了最后。

  2003年,海淀区的一批商户从北三环搬到北五环边上,成为红极一时的盛宏达批发市场。郭涛就是其中的一名商户。

  今年37岁的郭涛虽然户籍是河北,但从小就生活在海淀。自小他就跟着父母在北太平庄市场忙活,帮着家人打理海鲜摊位。如今他依旧记得如何绑螃蟹、如何换水。“我们当时几乎就在北影厂隔壁。”他经常遇到来这里买东西的电影明星们。

  2003年,北太平庄市场关闭,24岁的郭涛成为首批落户盛宏达的商户,做起了窗帘生意,从当年的“生瓜蛋子”到现在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如今,将离开自己从小成长的海淀,“迁回”自己并不太熟的河北,郭涛有些茫然。但看过位于燕郊的新市场后,郭涛发现新址的位置远比现在要好,周边路网密布,还多了邻近的天津这一客源地,放心了不少。

  负责人说 年过半百再“创业” 把商户们都带走

  需要告别的“海淀土著”,还有56岁的市场董事长刘绍清。刘绍清是市场所在地东升镇塔园村人,他需要告别的是已经习惯的“家门口上班”的日子。这么多年他从没想过,年过半百还要重新“创业”。

  一年多以前,市场要搬迁的消息传来,刘绍清多次想过“不干了”,拿着自家拆房的补偿款回家养老。但回头再看看市场,一群自己相处十余年、早已成为朋友、兄弟的商户们,正眼巴巴瞅着自己,“我要真不干了,都不知道怎么和他们说。”

  刘绍清索性横下心来,打算把商户们“都带走”。为此,他在一个月时间里走遍了河北徐水、白沟、衡水等各个周边适合开市场的地方,跟当地政府谈合作、要政策。最后才选定了盛宏达的燕郊新址。

  除了选址、投资这些大事儿,小事儿刘绍清也得上心,连新商城的局部造型和大门外的招牌字体都是他自己设计的。

  安置 百余商户已置业燕郊

  想要把商户们“带走”,不是件容易的事儿。考虑的问题很多,除了生意,生活也是重头。新盛宏达专门配套了300间公寓,距离营业厅只有50米,每间28平米,自带厨卫。有需要的商户只需向市场提出申请就可入住,月租金700元。

  其实据不完全统计,从去年10月至今,盛宏达内600余家商户中已有近100户在燕郊购置了房产。湖北商户刘临刚听说市场要搬到燕郊时,就去燕郊买了三套房,“那会儿1.5万的单价现在是没有了。”

  据刘绍清介绍,目前正主动跟当地教育部门和学校进行联系,帮着商户们解决好转学孩子的学籍问题。他希望这样可以让更多的留守儿童和父母团聚,让商户们安心经营事业。

  未来 打造网上商城 辐射京津冀市场

  目前,盛宏达的燕郊新址已经进入最后装修和设备调试阶段,预计5月底开始试营业。开业后,这里将拥6个1万平米的大卖场,可容纳800多家商户。还有3万平米的仓储物流配送空间以及2万平米的大型停车场。

  同时,市场将利用京津冀地区密布的路网,配套十七八条班车和货车线路,使得市场的辐射范围包括顺义、平谷、通州、三河、大厂、香河、新集等地区内的零售商超市场。

  此外,市场已经联合“燕郊在线”筹备打造网上商城,发展O2O业务、APP下单,社区30分钟内送到等服务。“新的市场会下大力气帮商户们拓展在线业务,形成实体店体验和线上购买一体化。”刘绍清很有信心。

  对于市场旧址,海淀区东升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包括盛宏达在内,东升镇塔园村一共有14个市场需要进行动迁。腾退的部分将被建成京昌路楔形绿地以及东升科技园三期。

  据介绍,这块绿地是北京市规划的七条楔形绿地之一,建成后会成为城区北部重要的送风通道,对“吹走”雾霾会起到一定作用。而科技园将力争在2016年内开工建设,2021年内完成基本建设。

  文/记者 范博韬

【编辑:高辰】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