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川师大杀人学生:想死不敢跳楼,杀人让法院判我死刑(2)

2016年04月20日 07:43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 
川师大杀人学生:想死不敢跳楼,杀人让法院判我死刑(2)

  郑鹏和芦海清同宿舍3年。郑鹏有段时间成绩不太好,不想考大学了。芦海清开导他:“慢慢来嘛,我陪着你。”两人也闹过别扭,“有时候是真闹,有时候是假闹”,但不管是真是假,第二天郑鹏总能听到芦海清大声跟他喊一句:“走!咱吃饭去!”矛盾像没发生过,“不管是谁对谁错,都是他先来道歉和好,心大得很,从不记仇。”

  为了节省生活费,芦海清几乎不外出吃饭,只在学校食堂里吃。高二会考完,芦海清喊宿舍5个人来家里吃猪肉,“我家刚杀了猪啊!你们都来吃!”

  那顿饭让郑鹏印象深刻:“他家的油是葵花籽油,大多数家里早就淘汰不用了,炒出来的猪肉是苦的,没油没调料,但我们都吃得特香。”

  2015年年初,芦海清不负众望,在5000多名艺考学生中排名第91名。“这孩子命真好啊,其他孩子和他联考名次一样,但文化课成绩差,落榜了。”彭方得知芦海清的高考成绩后为他高兴。

  填报高考志愿时,芦海强坚持让芦海清报考成都的学校。芦海清来到四川师范大学后,已经工作的芦海强担起照顾他的责任,每个月给他1000元生活费。芦海清还利用周末时间给哥哥“打工”,帮他提箱子去各个企业做沙画演出,芦海强专门付他“打工费”,“这样既能赚钱,又能跟着我哥见大世面。多好!”芦海清告诉吴雨。

  第一个寒假,芦海清是打完工才回的家。刚上大学时,为了赚点生活费,他去给辅导员做助理,有很多表格要做,“老是借用别人电脑他觉得不好意思。他哥给他些钱,才分期付款买了一台”,每个月分期还款215元。

  3月26日晚上,芦海清打电话向芦海强要500元,芦海强还骂了他,说“前些天刚打过一笔,咋这么快没了?”芦海清说,3月28日要还电脑的钱,“我就给他先打了300元”。

  芦海强没想到,这个电话是弟弟给自己打的最后一个电话。再与弟弟相见,芦海强看到的是一具支离破碎的身体。

  4月3日是芦海清的头七,他的家人去东苑2栋楼宿舍取回他的遗物,看到分期付款的电脑仍摆在他的桌上,一家人克制不住,在楼里哭得撕心裂肺。

  20多天过去了,按照白银当地的丧葬习俗,芦家人把芦海清的骨灰撒进了从兰州回乡的一条河里。

  芦海清的高中同学依然在朋友圈转发各种与案件有关的消息。他们依然不解:“芦海清平时这么好的人缘,怎么可能跟人产生这么大的矛盾?”

  “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的“刻苦孩子”

  滕母把上高三的滕刚送到兰州参加声乐集训时,只告诉声乐老师张凉(化名)滕刚个性“有些故障、有些封闭”,“提到过了有休学经历但没说什么原因,让多照顾”。

  最初老师没觉得有什么异样,在他们眼里,滕刚是个“很内向”“特别守规矩”“老师说什么就做什么从不违背”“特别刻苦”的孩子。

  刚到学校时,滕刚成绩一般,并没有进入学校的精品班,只进了普通班。但之后的每一次考试,滕刚都在不断进步,最后成了班上排名前一二名的学生。

  慢慢地,老师们发现,这个孩子绝大多数时候都是一个人,“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练琴,一个人熬夜上自习,周末一个人呆在宿舍,很内向,没见到有特要好的朋友。”张凉说。

  滕刚集训时的班主任苏敏觉得他“特别规矩、话极少”,因为迟到骂了他两句,滕刚当时挠头一笑,也没回嘴。

  除了学习,滕刚与老师同学几乎没有任何交流。和张凉说话时的滕刚,从不与他对视,眼神总是飘向别处。上课时,张凉总觉得这孩子有些“木”,让他觉得“哪里怪怪的”。

  学习一段时间下来,张凉觉得滕刚的声音状态变化很大,“进步很快”,特别兴奋地问他是什么原因。滕刚表情有些“漠然”,回答说:“哦,我也不知道。”

  和其他孩子的父母不一样,滕刚的父母几乎每周都来艺校陪他,甚至“最多的时候一周来三四天,他母亲下班后赶来陪他吃饭,晚上住宾馆,第二天一早赶回去上班”。

  在张凉看来,滕父话很少,“基本都是滕母在管事,滕刚是在她的高度呵护下成长”。每次见面,滕母都会问他滕刚近期学习成绩怎么样,“我当时说她,你盯孩子这么死干嘛,哪有这么盯孩子的,她当时就嘿嘿一笑”。

  几次来陪滕刚吃饭时,滕母都会把一个叫王飞(化名)的孩子喊上一起。当着老师的面,滕母不断地重复嘱咐滕刚:“你看看人家王飞,性格多好,你要多向他学习,要变得开朗一些。”

  王飞是滕刚在集训学校比较要好的朋友,“见面都会主动打招呼的那种”,王飞活泼外向的性格与滕刚截然不同,很招滕母喜欢,滕母总觉得滕刚太内向和安静了,总嘱咐滕刚要多跟王飞一起玩。

  除了“内向”,“特别刻苦”是师友们对滕刚的评价中出现次数最多的一个词。集训的那半年被学生们称为“黑暗时间”。王飞常看到滕刚一个人在教室里拿着充电台灯,熬夜学习到两三点,早上6点又一个人在外面跑步,“因为老师跟他说他气息不足,跑步就是一个很快的提高方法”。

  但他们并没有过谈心。在王飞看来,滕刚总是插着耳机“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话很少。

  而在互联网上,滕刚又表现出与现实不同的一面。

  在他的微博中,充斥着带有暴躁与戾气的文字。他不止一次地在微博上对游戏对手破口大骂并@对方。

  他注册了陌陌账号并创建群组,却在微博上发布了一个女孩的照片,配文是:“我他妈一定要把这女的杀了。”

  而另一方面,唱歌成了他微博中出现最多的内容。每隔一段时间,他就会通过“唱吧”唱一首歌发到微博上。在暴戾的字眼中,还偶尔穿插着他写给自己的“鸡汤”——“永远都保持乐观的心态好吗?每一天多笑一笑好吗?永远都不要气馁好吗?勇敢面对现实好吗?难受了抱抱自己好吗?你会更优秀的对吧?”

  芦海清想考研,滕刚想去俄罗斯

  和滕刚一样,高中时的芦海清也每天早起跑步,“早上5点多起来跑步练琴”。

  出身农村家庭,芦海清从小没摸过钢琴。条件有限,他的钢琴和吉他都是靠自学。《传奇》《你的选择》……吴雨的记忆里,充满了芦海清给她唱过、弹过的曲子。

  高中琴房里唯一的那台教学钢琴,他弹得最多。“经常晚上11点多了,我发现他还在琴房里练琴。”彭方说。

  琴房里不是芦海清一个人。为了帮吴雨练声,他常常主动给她弹琴伴奏。吴雨声乐练声唱的《蓝色爱琴海》,他弹得最熟。

  同学们调侃他:“钢琴全校数你弹得最多,如果坏了肯定是你弹坏的!”没想到,这个玩笑被芦海清记在了心上。

  高考之后的暑假,芦海清去打了人生第一份零工——给房产中介卖房子。打工期间,他来学校看望彭老师,依旧红着脸、用手摸着脖子,有点腼腆地说:“彭老师,等我打工挣到钱了,我把那个琴给你修一下啊。”

  想起这个细节,彭方止不住地流泪:“你说说,多好的孩子!就这么没了啊。”

  白银景泰五中艺术特长班的招生门槛并不低。彭方对音乐生的要求极其严格,天赋、勤奋都有要求。芦海清耳朵的“识乐”能力让彭方眼前一亮。

  “他的即兴演奏特别好,听到什么旋律,他听上半段,自己能顺出下半段。”彭方说。芦海清抓住一切机会学习唱歌,唱的那首《杨白劳》让彭方颇为满意。每年寒暑假,芦海清的师兄张敏(化名)从大学回校给师弟师妹们补习音乐,芦海清都是提问最积极的那个,“高中还没有乐理课,海清问了我不少乐理内容”。

  芦海清的文化课不差。“他知道的东西特别多,政治历史哲学,说是受爸爸影响,从小读书多。”吴雨说。高中文化课的老师喜欢喊同学上台讲课,芦海清总是自告奋勇的那一个,“历史课讲得有模有样,尤其生动。”郑鹏说。

  到了大学的芦海清因为自己农村出身的条件,觉得有些自卑。为了提升自信心,他还专门去报了心理培训的课程,“跟我说是专门提升自信心的课程。”吴雨说。

  “要考研究生。”芦海清在2016年年初制订了自己的年度计划:第一,做好自己,帮助海强同志开沙画工作室;第二,联系舞蹈,争取在期末考试之前,练好自己的协调度,竖叉可以挨到地板上;第三,苦练台词基本功,努力学习台词表演内容;第四,每周必去一次图书馆,补充精神食粮;第五,远离损友,多交一些积极向上善良乐观的朋友,赋予我正能量;第六,为考研作准备。

  而大学里的俄语爱好者协会招新,滕刚第一个报名。“特别积极,还问我,学校有没有意大利语的社团,想学意大利语,说是意大利的男中音也很好。”该协会的杨云(化名)同学说。

  滕刚在高中时也悄悄定下了目标。“他当时问我,男中音哪个国家最好,我说是俄罗斯。他当时就跟我说,他读完大学一定要出国读研,一定要去俄罗斯。”张凉说。

  在滕刚挥起50多刀后,连同芦海清的生命一起,两个人的梦想彻底破碎了。

  本报成都4月19日电

【编辑:殷伟豪】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