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卡未离身人未离岳阳 女子万余存款在南京被盗刷一空

2016年04月22日 16:58 来源:红网 参与互动 

  红网岳阳站4月22日讯(分站记者 李维坤 韩章)家住岳阳市岳阳楼区的沈女士的银行卡从未离身,除绑定微信红包和信用卡外,并未开通过网银和支付宝等支付业务。但就在去年12月15日中午,她将5800元存入一家银行ITM机后,卡上的10000多元竟然被人在南京连续刷卡消费13次,卡上余额所剩无几。为了追回损失,沈女士多次往返银行讨说法。目前,该行仅帮她追回其中3笔款项,才397.73元,并回复称让她耐心等待。

  “银行卡就在我手里,我人又没离开过岳阳,怎么会在南京出现刷卡消费?”4月21日,沈女士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的离奇遭遇。

  银行卡上的钱咋不翼而飞了?

  回忆起银行卡上钱无故被盗刷一事,沈女士至今仍有点后怕。沈女士说,去年12月20日,她准备通过微信转账的方式来支付朋友帮她购买的孩子衣服的300多元款项时,才发现出了问题。“当时,微信转账并没有成功,操作后显示卡上余额不足,只剩了6块多钱。”沈女士惊出了一身冷汗:她12月15日才在岳纺附近的银行存入了5800元现金,卡上余额至少还有10000多元。“卡上怎么只剩下几块钱了呢?”心存疑惑的沈女士当即赶往存款的那家银行营业网点查询,银行工作人员给沈女士打出了当日的消费详单。

  看完消费详单后,沈女士不由怒火中烧。“卡就在我手上,我从来没去过南京,也没有收到过任何交易的短信提示。”沈女士发现,就在15日当天,她的卡被人盗刷了13次,共计消费10768.43元。其中,有两笔消费都是4886元,其他的消费金额在99至400元之间。沈女士还从消费清单中发现,消费记录是通过小米手机刷的,但她根本就没有用过小米机,而自己正在使用的手机也并未出现任何异常。更让她匪夷所思的是:盗刷卡的人是怎么知道卡号和密码的?难道对方只要复制一个银行卡号,就能轻易取出或消费他人在银行的存款吗?这是否意味着银行的安全管理系统存在漏洞?

  对于沈女士的质疑,银行的工作人员分析,可能是沈女士在网上错误的点击了某些危险网络链接,导致其银行信息被不法分子窃取。而沈女士则明确表示,她的银行卡除绑定微信红包和银行信用卡外,并未开通网银和支付宝,也没有进行过任何网上交易。一番交涉后,该行工作人员立即冻结了沈女士的银行卡并为其重新开户,并承诺会积极帮其追回被“盗刷”的万余元存款。随后,沈女士在其居住的辖区内向公安部门报了警。同时,她解除了微信上银行卡的绑定。

  此后,沈女士隔三差五就前往该行查询到账情况,直到今年3月10日、16日、21日,重新开户的新卡上才返了397.73元。之后,沈女士既没有收到银行的通知,卡上再也没有收到一分钱。“每次我去银行催问,他们总是让我耐心等待。”

  沈女士告诉记者,钱存进了银行,卡也没有丢失,但卡上的钱却无缘无故没了,银行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赔偿客户的损失。

  个人信息储存网络有风险需谨慎

  近年来,关于存款莫名被盗取的现象屡见报端。违法犯罪人员是怎么获取储户银行信息的?连日来,记者搜索归纳了已掌握的几种违法犯罪的伎俩。

  据介绍,一般是让储户手机中毒拦截验证码盗取钱财和近距离干扰手机信号拦截验证码两个方式来获取信息。验证码是金融机构在用户进行诸如修改密码、转账等操作时,向用户预留手机号码中发送的一次性的密码。而要想获取验证码,犯罪分子最常用的手段就是向目标手机里发送木马。只要受害者点击木马程序,手机短信内容就会被犯罪分子拦截。犯罪分子通过事先掌握的银行卡主的个人信息将银行卡绑定在第三方支付平台,然后把钱转走。

  还有一种方法是通过特殊的改装设备对手机信号进行干扰,但这种方法设备必须处在目标手机一公里范围之内。一般的手法就是给目标打电话,说自己是送快递的,你这个地址写得不是很清楚,让你把地址再说一遍,只要你说了,犯罪分子就能在一公里范围之内拦截你银行卡的验证码。

  那么,银行卡被盗刷时应该这么做?正确的方法是:首先,冻结卡片,防止损失继续扩大——拨打客服挂失或者通过手机银行自行操作;其次,立即报案,立案回执要保存——这样在向银行主张权利时才有据可查;最后,留取证据——正确的做法是:立刻到附近银行取现,并打印凭证。这样可证明银行卡在你手中,其他地方发生的交易均为伪卡。

【编辑:左盛丹】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