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两名上班族深夜摆面摊:为夜归人提供一种温暖

2016年04月26日 11:25 来源:云南网 参与互动 

  两名上班族和他们的深夜面摊

  “饿不饿,我去给你煮碗面。”港剧里,似乎没有什么事是一碗面解决不了的。煮面,似乎是一件特别神奇而温馨的事情。最近,昆明出现了一个大隐隐于市的面摊,摊主开着面包车,在城市不同街道停留,为夜归人煮面。对于一些食客来说,这个面摊,就像日本电影《深夜食堂》里的饭屋一样,成为一天喧嚣过后的一种温暖守候。也许某天晚上,你拖着疲惫身躯走在回家路上时,一转弯就会遇上。

  隐于闹市

  深夜,文林街路边,面摊。

  这里和日本电影《深夜食堂》的场景颇为相似,深蓝色日式布帘,红色灯笼散发出弱光,长桌前的条凳子上,坐了六七个人。食客或低头吃面,或摆弄着手机等待。在日本老歌的陪衬下,鲜有人高声喧哗。和周围宵夜摊的喧闹相比,这里似乎有些格格不入。

  深夜,版筑翠园小区外。

  专门寻找之下,记者再次见到这个面摊。面包车停在虹山东路公交站台旁。后门拉开,摊主搬下了桌椅,在面包车顶上搭好支架,再用深蓝色布帘把三面围得严实,车窗变做临时陈列台,放着纸巾和酱油、辣椒等调料。

  独自一人的大叔、相伴而来的情侣……摊还没支好,十余位食客已排好队,等着这碗热腾腾的拉面。

  穿着和小林熏(《深夜食堂》男主角)一样的衣服,两名年轻人在车里忙前忙后。一人煮面,一人招呼客人。菜单很简单,一道小吃,3种不同汤底的拉面,可以加溏心蛋、叉烧、肥牛和蟹柳。

  日本学艺

  面摊的招牌“森三拉面”,由两名老板的名字里各取一个字组成,他们自称森先生和三先生,高中大学都是同学,毕业后也做过一段时间同事。摆摊初衷源于两人对日本饮食文化的热爱。为此,他们准备了一年多。

  去年日本樱花季,森先生和三先生开始了美食之旅。在日旅游期间,两人结识了一位家里经营料理店的日本导游,在导游的帮助下,两人大概了解拉面制作过程。“面怎么煮,汤底怎么熬,叉烧怎么腌,都有讲究。但具体到每一步细节的精致工艺,还得靠自己研究。”

  “汤太多,料的味道就被冲淡,太少面又不能完全吸取汤的味道。”森先生说,为了让每碗面都有同一个味道,两人一直在反复调味并记录。自己尝不算,还邀请朋友来尝。

  三先生说,直到有一天,两人都开始怀念自己做的拉面的味道,才觉得是时候煮给大家吃了。

  平日里,两人都是朝九晚五的上班族,要想固定开店并不现实。“后来我们就想能不能每次去不同的地方煮面给附近的人吃。”三先生说,两人买了面包车,准备了各种材料,自己在布帘上画画,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了桌椅,包括每一件装饰,都是自己DIY的。

  慢慢的,“深夜食堂”餐车成型。

  两个故事

  “煮面现在只是爱好,对我们来说,还是要有自己的生活。”三先生说,因为只能利用下班后的时间煮面,所以哪天出摊在哪出摊都无法固定。但即便不出摊也不能歇着,要采购、熬汤、备料。

  一个多月时间,版筑翠园、金实小区、丰宁小区、文林街、书林街、护国路都留下了这个“深夜食堂”的身影。出摊的日子,每天都要坚持到午夜以后。三先生坦言,这样连轴转的日子确实累,不过在自己从小长大的城市里,换着不同地方煮面,每天既能见到熟悉的面孔,也能交到新朋友,有心情,有故事,感觉很特别。

  让三先生印象最深的一位食客,每次都把车开到摊前吃面,却从不下车。他不用点菜,三先生就知道他的口味,煮好之后端到车上。虽然没有过多言语,彼此却充满默契。另一位食客,在去日本的头天晚上,凌晨赶来想吃碗面,却没能如愿。一直让三先生耿耿于怀。

  一份坚持

  对于很多昆明人来说,吃宵夜,呼朋唤友街边“撸串”再平常不过。不过似乎虽然满足了味蕾,却不太健康。“日本饮食和中国饮食有些共通之处,但形式上更简单、朴素、清淡。”说起做拉面的初衷,三先生说,希望通过这碗面,向食客传递少盐、少油、低脂的健康饮食习惯。为城市夜归人做一碗温暖的面,让食客能够完全放松。

  “主厨”森先生说,面摊不能赚多少钱,但看到食客吃得开心,就特别有成就感。尤其是人潮散去后,偶尔遇上一两个喜欢日本文化的食客,煮面人和吃面人一起喝着小酒,从一碗拉面聊到日本刀、剑道、音乐等,在这个小小面摊上找到一种小众的认同,是他最享受的事。

  在两人看来,也许有一天,面摊会变成实体店,不用漂泊。但也依然会享受这种开着车,为不同地方的人煮面的感觉。“南市区和东市区还没去过,也在寻找合适的地方。”三先生说,摆摊时难免遇到城管干涉,但位置如果固定下来,又有些违背初衷。这是两人现在最头疼的问题。

  “与其说它是个面摊,不如说更像一个充电的驿站。”食客小雅说,朝九晚五的工作模式让人倦怠,但来到面摊,却发现两个和自己一样的人在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此时此刻,吃什么已不重要,身心放松之余又重燃斗志。

  春城晚报记者 孙琴霞 文 翟剑 摄

【编辑:高辰】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