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天涯热风:海南白马井渔婆港的码头故事

2016年05月17日 14:5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社海口5月17日电 题:海南白马井渔婆港的码头故事

  中新社记者 王子谦

  “休渔了要和姐妹们去旅游,北京香港都去过了,换个新地方。”

  进入休渔期,海南省儋州市白马井南司港安静了许多。渔婆吴美平说,处理完收发货事宜,她将安排一场旅行犒劳自己。

  已有2000年历史的白马井镇紧邻北部湾,这里与洋浦国家级经济开发区隔海相望,开车驶过连接两地的洋浦大桥,眼前的塔吊巨轮和渔舟唱晚构成奇妙的对比。

  白马井自古以来就是海南省西部的重要渔港。这里自古流传下来独特的风俗:男人负责高风险的出海打鱼,女人们负责岸上的工作。由于码头上清一色都是带着斗笠的劳作女人,因此她们被称之为“渔婆”,这里也被称为渔婆港。

  渔婆港的一天从凌晨三四点开始,出海渔船陆续回港,码头就热闹起来。几百名带着斗笠的渔婆持着手电筒、扁担开始工作,她们将一船船的海鲜从靠岸渔船搬上码头,然后就地交易、打包装车。这里有自己的“交易程序”,选货、杀价直截了当,渔婆们为一筐鱼起争执也不足为奇。

  吴美平年纪不大,专门在码头收购带鱼,由于常年早出晚归,岁月已在她的脸上留下印记。“休渔期渔货量大减,带鱼要保证新鲜又要按时供货,生意耽误不得。”吴美平的电话响个不停,她要收足渔货发给北方客户。

  白马井渔港上的业务大体分为4个工种:“船头”出售渔货,“贩头”联络收购,“村婆”出力搬运,“拆市”负责运输,前三个工种基本由渔婆来做,近年来渔船增多,“船头”和“贩头”角色会互换,既当买家也做卖家。

  郑欢兰家世代以海为生,她自己是第十代渔婆。她说白马井女人吃苦仅仅是最低要求,除了搬运渔货、打包海鲜、装货上车等体力活外,更有杀价交易、联络人脉等智力比拼。在渔港忙碌几十年,她对变化有直观的感觉:不少渔婆的生意随着时代大潮起伏,只有看准市场与踏实做事才能挺立潮头。

  年过六旬的渔婆蔡玉平已做“贩头”30余年。丈夫很早过世,经历了下岗,她辛苦打拼独自将两个儿子拉扯大。蔡玉平说,无论生活多艰难,都要做良心生意,卖最新鲜的渔货。

  现如今,白马井渔婆承载的历史已成为文化符号,年轻一代思考着如何传承。蔡玉平的小儿子王俊峰将“白马井渔婆”注册成商标,通过实体店和网络销售精美的干鲜渔货。王俊锋说,“开店的初衷源于母亲,想通过这个品牌传播渔婆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海鲜背后渔民母亲的辛劳。”

  儿子的生意越做越好,蔡玉平却仍坚持多年的角色,仍然每天凌晨准时出现在白马井码头。她的“生意经”不曾改变:“家里出的货,我要亲自挑选,保证质量。”(完)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