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长顺老人忆红军:“红色种子”播在心田

2016年06月17日 21:2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图为红军过境长顺时留下的“红星政府升”。 陈荣 摄
图为红军过境长顺时留下的“红星政府升”。 陈荣 摄
图为红军过境长顺时给当地百姓留下的红军物品。 陈荣 摄
图为红军过境长顺时给当地百姓留下的红军物品。 陈荣 摄

  中新网长顺6月17日电 题:长顺老人忆红军:“红色种子”播在心田

  作者 陈荣 杨云

  在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前夕,记者沿着1935年4月10日至13日,中央红一军团和中央军委纵队在贵州长顺县的境行军路线图,走访当年接触过红军的老人,从他们的讲述中了解珍贵的历史片段。

  “当时是早上,听到红军进寨子,大家没见过红军,男女老少都往山上跑。”长顺县种获社区生联村中院组陈学明老人已经91岁,他回忆起81年前中央红军过境时的情形,仍记忆犹新。

图为红军过境长顺时留下的“抗日标语”。 陈荣 摄
图为红军过境长顺时留下的“抗日标语”。 陈荣 摄

  “当时我才几岁,母亲叫我往山上跑,可没有走多远就遇到(红军)了,送我回家。”89岁的席树英老人说。

  “红军来我们寨子住了3天3夜。”长顺县广顺镇石洞村凯柱组94岁的金光忠老人(原名金长生)回忆,当时红军穿的衣服不统一,有灰色的、蓝色的,还有便装。“红军的枪很少,很多都是大马刀。”

  “当时红军到了热水村,牵来了土匪头子李庭海家的一头大肥猪‘打牙祭’。我10多岁,不知道害怕,还觉得红军很善,就和红军一起同吃同住。”金光忠老人还记得,“李庭海多次来探虚实,不敢下手。我们村共来了三批红军,我每次见到红军来都和他们一起吃饭,他们也欢迎我。””

  “红军动员我参军,父母没有同意。”金光忠老人讲,“几年后,我加入中国远征军新一军,转战缅甸密支那等战场,抗击日寇。抗战胜利后回到国内,许多战友不愿意打内战,我1948年投诚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参加解放山海关、解放天津、解放北平、渡江作战等战役。1951年2月,又成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入朝作战,多次立功受奖,算是为人民和国家做了一点点贡献。”

  生联村村主任马光明说,他爷爷马廷方曾经告诉晚辈,红军在生联村驻扎那些天,一位红军首长看见马廷方的房屋破旧,便传令不要征马家的粮了。

  “傍晚,爷爷回家,听说征粮的事。联想起几天来红军到长寨、广顺后,军纪严明,口碑很好。第二天一大早,爷爷将藏起来的粮装满6个麻袋的驮子(每袋约160斤),用三匹马托运到生联村红军驻地。”马光明说,“红军热情地接待爷爷,用‘升子’一升一升地从麻袋里盛出谷子,计算之后递给爷爷二十块大洋。爷爷当时就急了,叫道‘老总是老百姓的队伍,我捐点粮是应该的。’便相互拉扯推辞,一个非要给,一个硬不要。”

  马光明记者,“爷爷生前说,一位红军首长看见爷爷与红军战士僵持不下,就说不把钱收下,送来的粮食红军也不要。当晚爷爷回家收拾麻袋时,发现袋里多了个‘升子’。第二天,爷爷拿着‘升子’送还,红军已经走了……”

  从此,刻有“红星政府”字样的这只升子就留在了马家。马光明的爷爷把“红星政府升”的来历告诉了马家人,要大家好好保护“红星政府升”。

  “‘红星政府升’从爷爷起,传给我父亲,又从父亲手里传给我。”马光明说,“我们家有两个升子,大的就是刻有‘红星政府’的升子,每当家里人多时,爷爷就会说用‘红军升’盛米。于是,‘红军升’便在我家叫开,‘红军升’也成了我家的传家宝与家庭纽带。”2012年,长顺县红军标语纪念馆成立收集文物时,马光明把“红星政府升”捐献给了纪念馆,以后,由县政府出面捐赠给“军博”——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据2012年12月《国防教育》刊出的史料记载,1935年4月中旬,中央工农红军一方面军长征转战贵州省长顺县,足迹遍及该县14个乡112个自然村,留下了许多红军标语和可歌可泣的故事。(完)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