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信息

山地“绿色银行”助贵州农民念好“致富经”

2016年08月28日 12:4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山地“绿色银行”助贵州农民念好“致富经”
图为长顺县摆所镇果农采摘成熟的葡萄。 杨云 摄

  中新网长顺8月28日电 题:山地“绿色银行”助贵州农民念好“致富经”

  作者 杨云

  “山地特色农业,是脱贫解困的希望。”秋收时节,贵州省长顺县摆所镇紫王葡萄园内一派繁忙的劳作景象,园区种植企业及果农们正热火朝天实施紫王葡萄采摘,享受这丰收的喜悦。

  几年前,摆所镇和贵州大多数乡镇一样,由于没有特色产业,农民脱贫致富缺乏动力,贫困人口面大,青壮年劳力常年在外打工谋生。村村寨寨一年到头,就春节前后几天有点生气。

  “我脚下这片地以前是荒土,三年前开垦栽种上紫王葡萄。”果农梅世艳一边摘果一边说,“种植紫王葡萄,政府有扶持和优惠政策,只管按照标准实施生产,根本不用担心销售。大伙都说这不是种葡萄,而是种‘致富果’。今年才开始采摘几天,我就通过电商平台订购出100多份紫王葡萄。”

图为长顺县已经规模化种植的葡萄。 杨云 摄
图为长顺县已经规模化种植的葡萄。 杨云 摄

  “种上葡萄,引来大批城里观光客,我才算搞明白什么叫‘农旅一体’。”摆所镇热水村支部书记班殿超告诉记者,“要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得先想明白困局在哪?致富路如何走!穷怕了的村民可经不起折腾。”

  “种树要上山,摸鱼要下河,种葡萄脱贫自己要先干。”班殿超在担任村支书之前已经开始试种紫王葡萄,目前已发展到50亩规模,年收入达10万元。“因为有点经验,被组织和村民们认可,让我做了带头人。现在,我准备带着大伙搞点农家乐,拓宽致富门路。”

  记者走访了解到,900余户人家的热水村,有300多户直接种植葡萄,500余户从事与葡萄有关的种植、销售工作。

  “问山要地,创造石山财富。”摆所镇棉花冲山地高效农业种植基地于2013年3月开始建设,主要以种植“紫王葡萄”为主。种植主要采取滴灌、避雨栽培等高新技术,以此来突出山地农业效益,从而改变农户单靠平地、肥地种植经济作物的观念,提高种植农户的种植水平。如今,引导农户通过利用坡耕地、荒地进行种植,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的初衷在长顺已开始实现。

  “既保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长顺县将高钙苹果、紫王葡萄等种植作为山地生态产业大力发展,将近20余万亩荒山、石山、瘦土改造成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

  近年来,长顺县依托得天独厚的山地特色资源优势,不断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探索出了“一业为主、多品共生、种养结合、以短养长”的“长顺做法”,形成山上种果林,山下种葡萄,果林下养鸡,葡萄园观光的生态高值农业模式。绿壳鸡蛋、高钙苹果、紫王葡萄、优质核桃这“长顺四宝”已发展成为长顺山地生态农业的支柱产业,成为长顺农民致富的“脱贫四宝”。

  在实施大扶贫战略行动中,长顺县积极推动党建扶贫工作,探索出“藤缠树”党建扶贫模式,通过育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这棵“树”,培壮贫困农户这根“藤”,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做优“缠”,走出了科学治贫、精准扶贫、有效脱贫的党建扶贫新路子。长顺全县贫困人口从“十二五”初期的10.57万人降至目前5.04万人,贫困发生率从45.3%降至19.88%。

  贵州类似长顺这样遵循山地经济规律,发展生态高值农业的特色生态农业产业县不在少数:兴仁种植薏仁米产业带动、晴隆种草养羊创“晴隆模式”、贞丰致富有李、印江香菇和黑木耳双珍驱动、修文种植猕猴桃、威宁种植马铃薯、赫章栽种樱桃、湄潭种植茶等等都各自形成优势。

图为长顺县已经规模化种植的葡萄。 杨云 摄
图为长顺县已经规模化种植的葡萄。 杨云 摄

  贵州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是中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在过去,山地是制约贵州发展的现实环境,如今,靠山吃山,山地正在成为贵州各地最大的发展特色。

  贵州山区由于地理、海拔、降水等原因,石山、荒坡、瘦土等,农民大都用来种植玉米等传统作物,一向都是广种薄收,脱贫致富很是困难。但是,贵州的土壤和凉爽山地气候,却非常适宜种植山地经济作物。近年来,贵州省委、省政府出台一系列支持“三农”政策,地方各级政府因地制宜,积极引导并支持农民发展山地高效农业,成效明显。

  像长顺县这样通过引进公司、培育种植大户、扶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发动各方力量将大量的荒地、瘦土逐步改种成了特色农业标准化种植基地的地方在贵州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

  农业专家认为,贵州是典型的山区省份,耕地破碎,自然灾害频发,生态环境脆弱。贵州农业已经到了转型发展的新阶段,要坚持从自然条件的实际出发,充分利用贵州立体气候明显、生物资源多样、生态环境良好的优势,遵循山地经济规律,发展现代山地高效农业,并将其作为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和扶贫攻坚的根本出路。

  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农本资讯首席专家贾枭来贵州考察后认为,“荒山变成‘金山’,瘦土变成‘肥地’,才能吸引更多外出农民留在家中守‘乡愁’。”(完)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