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三江源国家公园里牧民们的“绿色感恩”

2016年09月19日 14:2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资料图 中秋时节,一群牦牛在水草丰美的三江源隆宝滩湿地悠然觅食。中新社发 赵帅 摄  

  中新社西宁9月19日电 题:三江源国家公园里牧民们的“绿色感恩”:草原要像自家碗一样干净

  中新社记者 罗云鹏

  “天上的七色彩虹用百花编成,草原上的艳丽花朵用彩虹染成,帐房里的花毡子用彩虹和百花擀成,国家公园里的美好生活我们用‘绿色感恩’。”才让当周将流传在草原上的擀毡“祝吉歌”改编为“绿色感恩”歌吟唱着……

  “80后”牧民才让当周是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索加乡人,也是三江源国家公园长江源(可可西里)园区里的一名“马上生态管护员”,该园区总面积9.03万平方公里,占三江源国家公园总面积的73.35%。

  “绿色在藏族人眼里代表江河,江河(水)也是一切众生(生存)的根本。”才让当周起初看到“绿色感恩”这个词是2015年在玉树机场,“感恩也有颜色,听起来很新鲜,不过后来才明白,‘绿色’其实就是保护的意思。”

  才让当周祖祖辈辈世居于长江源头的索加乡,而立之年的他有一本“朴素的账”。用他的话说,牧民虽然不能精确地计算自家的草原能养活多少牦牛,“但是牦牛会不会饿肚子,心里会像镜子一样(清楚)。”

  才让当周回忆,上世纪90年代初,他家的7万亩草场养着120多头牦牛,到90年代末时80多头牦牛都吃不饱,除了草原退化很严重外,基本上看不到野生动物的踪迹。

  2003年开始,才让当周通过青海官方实施的天然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等一系列政策,自愿把自家草原缩减到了现在的3万亩,目前剩余的50多头牦牛也进入了“托牛所”(合作社)。

  “保护是相互的。”才让当周认为,人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同时,自然环境也在保护着人,而比起保护,思想上的转变更为重要。“以前觉得脚下的草原只和自己的生活有关,现在不这么想,因为这是长江源头的草原,是(与长江有关)众生共同的家。”

  据了解,1996年以来,才让当周所在的索加乡已先后成立藏野驴、鸟类、藏羚羊、湿地、野牦牛以及雪豹在内的6个牧民自觉参加的保护区。

  “现在我们这里连5岁的孩子都不会乱丢垃圾,草原一定要像自家的碗一样干净。”与才让当周同村的布让说,“这几年野生动物也多了起来,有时候摩托车骑快一点,藏野驴还会一起来个‘赛跑’。”

  索加乡党委书记旦正才仁说,随着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三江源国家公园的建设,牧民们自发、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行为得到了肯定,积极性也比以前更高。

  2016年6月7日,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筹)在青海省西宁市挂牌成立,作为中国首个国家公园,园区总面积为12.31万平方公里,范围涉及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杂多县、曲麻莱县和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4县的12个乡(镇)和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才让当周说,“现在拿着‘工资’保护,骄傲和责任就像压在肩上的两座‘神山’,但是作为一名马上生态管护员,还得快一些,做得多一些。”(完)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