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云南昭通825个贫困村建合作社 与贫困户“抱团”致富

2016年10月28日 16:1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昭通10月28日电 (王艳龙)“一人富不算富,众人富才算富。”面对如雨后春笋般在乌蒙山区发展起来的合作社,云南昭通彝良“天麻王”杨洪述28日对记者说,这种模式对自身与贫困户均有益处。

  40岁出头的杨洪述是彝良县原生态天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被前云南省委书记李纪恒称为“天麻王”。杨洪述出生于云南天麻之乡小草坝镇,他在1996年放弃了看起来比较体面的教师工作而上山种植天麻,从此与天麻结下了不解之缘。

  杨洪述告诉记者,他在山上经过十多年的辛苦摸索和相关专家的指导,成功总结集中给菌法和集中育种法,掌握正确使用纯正蜜环菌技术。2008年自己掘得第一桶金,成为小草坝镇的天麻大户,也开始了他与家乡父老入伙致富的道路。

  “最开始就是和自己兄弟一起做,后来发展很好,就邀请了更多村民加入进来。”杨洪述说,他2008年注册了彝良县原生态天麻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小草坝镇海子村民小组整合闲散林地种植天麻。目前,有会员135户,辐射带动海子等10多个村民小组500余户群众发展天麻种植。

  在脱贫攻坚之际,合作社吸纳了48户建档贫困户作为会员,并聘请部分贫困人员到合作社工作,助推当地精准扶贫。

  “这些贫困户,先给他们种子去种,成熟以后再按照市场价收回,保证他们的收益。”杨洪述说,按照一亩7000元的投资计算,天麻成熟后,除去投资成本,贫困户能够有30000多点收入,就能够脱贫。

  皮肤黝黑、身体壮实的杨洪述称,现在,他还注册成立了彝良县洪述天麻开发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方式,带动彝良天麻仿野生种植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努力让小天麻长成乡亲们致富的大产业。

  合作社在中国始于上世纪初期,新中国成立后普遍实行了合作化道路,改革开放以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合作社锐减。但面对薄弱的经济基础和艰难的自然环境,深处乌蒙山的昭通民众再次选择合作社,抱团应对贫困,以先富带后富的模式共建小康社会。

  来自镇雄县的返乡农民工吴道贵2013年在龙井村东方组成立天沐生态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天沐养殖场,投资280万元进行养鸡。目前,带动农户126户致富,其中建档立卡户93户,共353人。

  吴道贵称,他们采取党支部筹资,合作社经营,贫困户年底分红办法建社。按照扶贫规划的要求,由贫困户以扶贫资金自愿入股到合作社统一经营,统一管理,发展养鸡产业,并保证贫困户分红。

  昭通市供销合作社介绍,昭通全市825个贫困村已实现农民专业合作社全覆盖。下一步将规范运行,力争到2017年,每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入社贫困成员达到30个以上,入社贫困成员年收入高于本县域同行业非成员农户收入15%以上;到2018年,每个贫困乡镇至少有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入社贫困成员达100人以上;实现所有农民专业合作社贫困成员入社率达15%以上,辐射贫困农户数达40%以上,入社贫困成员年收入高于本县域同行业非成员农户收入20%以上。

  昭通市是国家确定的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截至2015年底,全市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11.95万人,约占云南省471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四分之一。(完)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