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昔蒲村:贵州改造石漠化的缩影

2016年11月13日 13:4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昔蒲村:贵州改造石漠化的缩影
    耗费30余年,昔蒲村才有了荒山变果林,石山成桃园的巨变。图为石山上的桃林。 杨云 摄
耗费30余年,昔蒲村才有了荒山变果林,石山成桃园的巨变。图为荒坡变果林。 杨云 摄
耗费30余年,昔蒲村才有了荒山变果林,石山成桃园的巨变。图为荒坡变果林。 杨云 摄

  中新网印江11月13日电 题:昔蒲村:贵州改造石漠化的缩影

  作者杨云谢高攀李鑫

  “耗费30余年,昔蒲村才有了荒山变果林,石山成桃园的巨变。”说起眼前这一片“花果山”,贵州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朗溪镇昔蒲村老支书田井付满含深情,“穷则思变,变则有志,有志者事竟成。”

  昔蒲村地处喀斯特化较为严重的亚热带高原山区,位于梵净山大生态圈西部的朗溪镇。发源于梵净山的印江河穿寨而过,将村子与一分为二。全村辖10个村民组1931人,全村总耕地面积1020亩,人均耕地0.53亩。

  如今长满果树的土地,曾经却是长不出庄稼的荒山石岭。昔蒲村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生态十分脆弱。石山不保水,也保不住土,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天晴七日就旱,大雨冲刷泥土就满山跑,村民种粮全靠“看天气”。据了解,该村土地石漠化面积一度达5000多亩。

耗费30余年,昔蒲村才有了荒山变果林,石山成桃园的巨变。图为第一批石山上种桃林的龙永福。 杨云 摄
耗费30余年,昔蒲村才有了荒山变果林,石山成桃园的巨变。图为第一批石山上种桃林的龙永福。 杨云 摄

  石漠化治理前,村民是“三年两不收,生活无着落”,“年年盼望来年好,望到来年一场空,从来只叹地方穷,没问苍天为什么?”

  惜土如金的昔蒲村人意识到,要能吃饱饭,脱贫走上致富路,必须恢复生态,保住水土。20世纪80年代,昔蒲村开始了大规模的退耕还林、封山育林以及植树造林。村民们用碎石块堆成坎,把荒山坡改造成一台台梯土,然后在梯土里小心翼翼地种上柑橘、桃子、李子等。

  “培土增地、开荒种树、年复一年,从1985年到现在,总算是让这方水土能养起这方人。”田井付告诉记者。

  “古人有愚公移山志气,我们比古人更有志气,拿出南泥湾开荒精神,修红旗渠精神,石破花开,也要造出一个梵净山下的桃花源。”田井付说得最多的就是这信念:“鸟争一口食,人争一口气,面对石漠化困境,不能服输,也输不起。”

  实施石漠化治理后,长不出庄稼的石缝长出了壮硕的果树,流失的土地恢复了,裸露的山体染绿了,贫瘠的荒山变成了“绿色银行”。种植经果林不仅成了村里治理石漠化、改善生态环境的有效手段,也成了脱贫致富的“金钥匙”。全村森林覆盖率由以前的10%变成了70%,不仅石漠化得到了有效治理,而且让村民住房通过政府支持得到根本改善,如今的昔蒲村,水富变清泉,山富变绿装,人富筑高楼,俨然成了桃花盛开的村庄、水果飘香的地方、村民生活的乐园。

  “没有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人也胜不了天。”家住昔蒲村猫口一组的龙永福对石上开花成桃园最有感触,“以前是满山满眼的石头,除了长野草,什么也没有。现在,经过林业部门和村委带领村民不停植树造林,8年不断栽种补种,现在这片石山成了远近闻名的桃花源,城里人喜爱的休闲地,春看花、夏避暑、秋品果、冬观雪的山里胜景。”

  “我是第一批在石山上种桃树的村民,一路艰辛难说尽。当年眼看着山下波涛滚滚的印江河,我们山上人就是靠水吃不上水,只能人背,养活这些桃树,真是浇水一瓢,落汗一缸。”龙永福讲述创业艰难。

耗费30余年,昔蒲村才有了荒山变果林,石山成桃园的巨变。图为荒坡变果林。 杨云 摄
耗费30余年,昔蒲村才有了荒山变果林,石山成桃园的巨变。图为荒坡变果林。 杨云 摄

  “树苗不要钱,栽种有林业技术人员指导,销售成立了合作社,红艳艳的昔蒲桃子卖到了遵义、铜仁、德江、印江等地。”龙永福说,“现在政府修了水泥路通到山里,桃林里也修建了蓄水池,日子一天天好过起来,再也不是雨天一脚泥,晴天一身土,春天盼丰收,秋天饿断肠了。”

  2001年开展退耕换林以来,昔蒲村累计获得国家退耕换林补偿金440余万元。同时,印江县镇两级政府都极力支持昔蒲村发展经果林,免费发放苗木并配套投入项目资金共计60余万元,进行精品水果品种改良2000余亩。新建小水窖、小水池40余口,有效地缓解了昔蒲村旱季浇灌用水的问题。

  经果林发展起来了,昔蒲人不断改良品种,打造品牌,提高经济效益。村里成立的水果协会,统一品牌、包装、销售,实现了产业化发展。2015年,该村水果总收入便有600余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8年的2300元增加到2015年的7000多元,实现了整村脱贫。

  30年来,昔蒲村在朗溪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村民实干、苦干,逐步调整产业结构,向荒山石山发起了挑战,自发在全村的荒地石山开荒增地培土,种上防护林经果林,终于把昔蒲村打造成为“一年四季果飘香”的经果林专业村。

  “石旮旯变成了‘聚宝盆’,让经果林变成了‘致富树’。”陪同记者采访的朗溪镇政法委书记石丽蓉说,“目前,昔蒲村经果林种植面积达到2700亩,经果林年产值超过1000万元。”

  自2008年以来,印江因地制宜,将生态与经济、发展与特色、治理与实际相结合,针对昔蒲村这样的石漠化乡村,大力实施石漠化治理,按照宜果则果、宜林则林,在石漠化区域实行“山顶种茶、山腰种果、山脚种田”,对原有的森林实行封山育林,杜绝乱砍乱伐行为,同时加大石漠化治理资金投入,按照“培育一批,成活一片”的原则,大力实施人工造林、种草,完成石漠化治理面积195平方公里,昔日的荒坡荒山石山披绿,多年闲置的贫瘠土地果树飘香,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极大地改善了石漠化区域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也逐步探索形成了“茶-松-果-牧-田”石漠化治理的新路。(完)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