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通讯:鄱阳湖渔家的水上生活

2016年11月20日 18:4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社江西都昌11月20日电 题:鄱阳湖渔家的水上生活

  中新社记者 王剑

  对鄱阳湖渔民詹氏兄弟而言,一艘船,就是一个家。吃、住、行、工,都漂泊在水上,船,不仅仅是捕鱼的工具,更承载着家人的生活和梦想。

  位于长江中游的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被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吟咏的“鄱阳湖上都昌县”拥有鄱阳湖水域面积的三分之一,具备典型、完整的内陆湖沼湿地生态系统,是鄱阳湖区湖泊湿地面积最大的县份。世代生活在这里的渔民们靠水吃水,漂泊水上。

  11月18日一大早,船老大詹太森上岸买了蔬菜、猪肉,又在渔船上布置伪装网。今天有客人租了船,要去离码头15公里外的朱袍山拍摄蓼子花海和候鸟。

  由于枯水期比往年来得早一些,鄱阳湖上的蓼子花开得格外艳丽,眼下又值候鸟在湖区越冬,全国各地数以千计的游客前来观赏拍照。蓼子花最美、候鸟最多的水洲需要摆渡,心思活络的老詹看准商机,带着弟弟小詹干起了“服务业”。

  “一年里有小半年在船上度过,风吹日晒,一年下来总也有个10来万块钱。”拍鸟客上岛拍摄的休息时间,老詹点上一支烟,在船头与记者唠起家常。“往年只能靠捕鱼,湖区几个县的渔村经常打架,现在干旅游业也能赚钱。”

  “儿子们读不进书都已成家,两个女儿都念了大学,一个是教师、一个是医生。”说到儿女,老詹黝黑的脸上堆满了笑容。

  狭窄逼仄的船尾,鱼香味袅袅传来,两位主妇正在做饭烧菜。

  不同于海边男人捕鱼女人持家的传统,鄱阳湖的渔民一般都是夫妻档,女人们不仅要帮助丈夫打渔,还要承担各种后勤工作。于红英打小生活在陆上,嫁给小詹20年,做起事来已经驾轻就熟。

  客人拍摄归来,船头摆个木板就是桌子,炖草鱼、红烧鲇鱼、辣椒炒肉、小炒青菜。客人们频频夸赞鄱阳湖鱼鲜美可口,于红英们却只吃猪肉和蔬菜,“网撒下去就有鱼,再鲜美都吃腻了。”

  时近黄昏,渔船回到距都昌县城不远的一处码头。

  码头之于渔民,犹如城市社区之于市民,是信息交流、物品买卖、情感互换的重要场所。傍晚,正是码头一日里最喧嚣的时候,渔民把一天的收获交售给收购商。

  这几天,鄱阳湖水位上涨,几艘渔船的活水仓里满是鲤鱼、鲢鱼、草鱼、胖头鱼,个头不小,上秤一约,收入自然也可观。这些湖鲜将被运送到中国大江南北,进入餐馆、超市、千家万户,成就鄱阳湖的美誉。(完)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