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北京能塞下5千万人?媒体:不能因此降低生活质量

2016年11月24日 08:56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 

  北京人口扩容不能以降低生活质量为代价

  张滋露

  首都的人口规模,总是全国人民乐于热议的话题,也是常谈常新的话题。近日“北京应该按照5000万人口来规划”的观点又吸引了公众的眼球,一篇名为《控制人口规模对治理北京“大城市病”有害无益》的文章提出此观点。跟北京市“十三五规划”中2020年控制在2300万人的目标相比,该文的人口规划目标增加了一倍还多。

  中国自古有充实首都人口的传统,尤其是把商贾巨富和名门望族迁到首都,这一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均有考虑。然而,世界早已告别这样的时代,思考首都人口承载力问题,应代入现代地理学和城市规划学的专业意识。

  一个区域的人口承载能力,取决于自然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在学术界,关于人口承载量的计算模型不胜枚举,用来计算的指标各异,通过不同方法推算出的结果也是千差万别。不过,目前的共识是,北京市资源最短板是紧缺的水资源——水资源利用率的提升空间所剩无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解决目前约1000万北京市人口的用水需求。然而,每年增加的人口所需的水从何而来?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中国城市化进程迟于西方发达国家数十年,关于城市化水平的衡量和展望,通常也是参考西方的经验数据。可是,西方的经验只可在城市化率的比例上具有参考性,相比中国13亿人口规模,西方国家往往仅占一个零头。

  唯一与中国人口大致相当的印度,其社会经济水平尚且不及中国,城市化率仅仅32%,更遑论参考价值了。

  譬如东京—横滨都市圈面朝大海,降水丰沛,是当今世界最大的都市圈,尚且为3700万人。因而,无论是城市人口增长的预测,还是城市承载力的测算,若远超过这个数字,恐怕会陷入当年马尔萨斯预测出生率的错误。

  如果这么多的人挤进来,以降低民众的生活质量、增加市民的生活成本为代价,北京市或许真能塞得下5000万人。然而,这是我们所希望的、所追求的未来生活空间吗?

  随着中国人的生活水平整体提高,西方20世纪下半叶出现的逆城市化、离开中心城区追求生活质量的现象,或许一定程度上会减缓中心城区人口的增幅。但愿5000万的数字,只是某些作者未经精准测算而编出来的数字,他们就那么一说,我们也就那么一听。

  所以,尽管城市的规划可以适度超前,但如何推动“非首都功能”的疏解、促进全国范围内的公共服务均衡、减小地区间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才是应该考虑的,偏执于对未来人口承载量的预测意义不大。

【编辑:高辰】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