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成都碰瓷团伙为讹钱不怕辐射 一周内连照5次CT

2016年12月02日 09:30 来源:成都商报 参与互动 

  警方打掉4人碰瓷团伙。图片由警方提供

  碰瓷伎俩

  犯罪嫌疑人开车先观察周围车辆,确认“目标”后再迅速超车,让两名同伙提前下车碰瓷作案。作案时两人一人扮演“被撞”,另一人扮演朋友帮腔,之后就会嚷着去医院,以受伤为由,讹驾驶员的钱财。

  如何防范

  发生事故后,应第一时间报警;要谢绝“好心人”的调停。面对伤者,驾驶员应表明先去医院检查……建议驾驶员安装行车记录仪,以便有效记录现场证据。

  一周之内,漆秦在成都5家不同的医院照了5次CT,不是他对身体状况不自信,而是为了碰瓷讹钱成功。除了车辆限号和下雨天,每天早上7点到中午12点,就是漆秦等4人实施碰瓷作案的时间。

  昨日上午,成都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对一起团伙碰瓷案件进行通报。该团伙用制造交通事故的方式实施碰瓷连续作案6起,作案对象一是没有安装行车记录仪的车,二是驾车者为男司机。在进医院后提出“私了”,每次讹钱2000元到6000元不等。目前,该4人团伙因涉嫌诈骗罪已被刑拘。

  连续作案

  开车尾随寻找目标

  随后超车放人作案

  今年10月,成都市公安局刑警支队打击两抢犯罪专业队接到群众反映,有专门的碰瓷作案团伙。专案组通过研判,发现了一“碰瓷”团伙在高新区、天府新区等地连续作案。警方借助“天网”、智能交通及各类社会监控资源,很快锁定了该犯罪团伙。10月31日,专案组在天府新区一酒店附近将作案后的4名犯罪嫌疑人一举抓获,现场挡获作案车辆。经审,4名犯罪嫌疑人交代了今年以来以制造交通事故方式实施“碰瓷”的案件6起,涉案金额5万余元。

  据刑警支队打击两抢犯罪专业队办案民警曹阳透露,这4人团伙除开每周二车辆限号和下雨天,其他时间都会定时外出作案。该团伙在路上先观察周围车辆,确认“目标”后再迅速超车,让两名同伙提前下车碰瓷作案。在车辆选择上,他们会选择转弯或行驶较慢的车辆。作案时两人一人扮演“被撞”,另一人扮演朋友帮腔……

  “在选择碰瓷对象时,该团伙会有意识地避开女司机。嫌犯交代,他们觉得女司机遇到车祸后会第一时间向朋友、警方、保险公司求救,让他们无从下手,而男司机大多会选择息事宁人,不报警。”据曹阳介绍,该团伙害怕被拍下碰瓷证据,会避开有行车记录仪的车辆。嫌犯作案后,会去附近医院检查,“他们会主动要求医生照CT,之后再向驾驶员讹钱,金额从2000元到6000元不等。其中,团伙成员漆秦为了讹钱,竟然一周之内在5家医院照了5次CT。”

  目前,4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诈骗罪被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处理中。

  警方提醒

  第一时间报警

  建议安装行车记录仪

  曹阳介绍,敲诈者利用的就是司机怕麻烦的心理,认为司机大多会主动息事宁人,不会报警。当看到司机选择报警时,作案者往往会心虚胆怯,终止违法犯罪行为。同时,驾驶员在车辆行驶至转弯路段、交通混乱路段时要精力集中,不要有交通违法行为。驾驶员确认事故与己无关时,要注意保留好现场证据,特别是尽量留住目击证人,切勿私自移动现场。

  “要谢绝‘好心人’的调停。”曹阳表示,有的司机虽然知道自己没做错,却害怕被围观,其实心虚的诈骗者更怕路人看穿其中的“猫腻”。“面对伤者,驾驶员应表明先去医院检查。车辆与行人发生碰撞时,别选择私了。”曹阳建议,驾驶员应安装行车记录仪,以便有效记录现场证据。

  曹阳介绍,目前碰瓷案件有3个特点:团伙作案居多、作案手段趋向专业化、作案工具呈现高端化。警方提醒,如果遇到此类情况,应第一时间报警。

  医生解读

  过度电离辐射

  会引起基因染色体变异

  短短一周内照5次CT,这样的辐射量是否算大?对此,成都商报记者咨询了成都一家医院放射科段医生。段医生表示,“一般来说,一次CT扫描会接受7000微西弗的辐射强度,一周5次CT扫描算下来约接受35000微西弗的辐射强度。”这样的辐射强度等于什么水平?段医生解释,从事辐射相关工作的工人,平均每年会受到50000微西弗的辐射。35000微西弗的辐射强度等于从事辐射相关工作的工人大半年接受的辐射量,“多次CT检查致癌危险增加,一周35000微西弗绝对算是高辐射量。”

  段医生透露,较长时间内分散接受一定剂量的照射,可引起慢性放射性损伤,甚至引起基因染色体的变异,造成后代畸形。“不加防护的医疗辐射确实会给人体带来可怕影响,但做好防护措施、在合理的范围内使用X光和CT一类的医学检查,实际上并不可怕。”

  成都商报记者 颜雪

  (文中人名均系化名)

【编辑:魏巍】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