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200多年花轿见证蓝衣壮婚俗变迁 坐过花轿新娘已近百岁

2017年02月19日 20:4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200多年花轿见证蓝衣壮婚俗变迁坐过花轿新娘已近百岁
黄南津教授正在研究陈列在龙井村博物馆里的花轿。 蒋雪林 摄

  中新网广西贵港2月19日电(记者蒋雪林)在广西贵港市港北区港城镇龙井村,有一顶很有来头的花轿,它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这顶曾给当地妇女带来诸多美好回忆的花轿,现陈列在龙井村博物馆里。随着年代流失,坐过这顶花轿的人,如今大多都已去世,现还健在的有7位,其中年龄最小的已经86岁,最大的已经96岁。

  龙井村村委会主任陈喜志近日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说,龙井村是一个以壮族为主的村庄,村里75%以上的村民是蓝衣壮。蓝衣壮是壮族的一个分支,他们穿戴蓝色,并以蓝为美,故称蓝衣壮。自古以来,蓝衣壮人就有花轿迎娶及哭嫁的婚俗,新娘从走出房门时与父母哭别,须由兄长背上花轿,新娘出娘家门后步行一定要撑伞,以表示贞洁。

坐过这顶花轿的韦秋月已96岁。 黄秋兰 摄
坐过这顶花轿的韦秋月已96岁。 黄秋兰 摄

  “这顶花轿,见证了我们蓝衣壮的婚俗变迁,是我们村的宝物,是我们蓝衣壮民俗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陈喜志说,这顶花轿能保存下来很不容易,它身上充满着传奇故事。

  花轿主人陈建国称,这顶花轿修于清朝乾隆年间,至今已200多年历史。陈建国所在的龙井村护龙屯以陈姓为主,分为四房。陈建国家是长房。“这顶花轿存在我们长房,村里谁用都可以。”

  作为花轿的主人,今年68岁的陈建国也没有在娶老婆时用上它。陈建国说:“我1972年结婚,那时迎娶新娘已兴用自行车。”

  “现在的年轻人,迎娶新娘都用轿车了。”陈建国说,他儿子陈伟健结婚时,迎娶新娘用的是面包车,到孙女陈莹去年结婚时,迎新娘的车已换成轿车。

  陈建国称,已慢慢褪色的花轿,现今是再也派不上用场了,祖上传下来的这顶花轿,把它放到博物馆才能体现它的存在价值。“听说村里要建蓝衣壮民俗博物馆,我就把花轿捐献给博物馆。”

  陈喜志说:“龙井村办‘博物馆’的初衷,就是想让村里的年轻人了解自身的历史,懂得先辈创业的艰难,珍惜今天的生活。”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民委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龙井村民俗博物馆于2012年10月底建成。

  博物馆就设在村委办公楼三楼,地方不大,分为生产用具、生活用品、文化用品、婚丧嫁娶用品4个展区。“这里每一件展品,都是从村民家里征集来的,展品背后都有一段故事。”陈喜志介绍,“过去,蓝衣壮婚嫁,送贺布,唱哭嫁歌,都是必不可少的。现在,哭嫁歌已被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村里的年轻人对这些习俗已不太了解。现在的年轻人结婚,很多习俗都省了。”

  广西历史文化研究专家、广西大学文学院副院长黄南津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广西农村,花轿能保存下来的不多,这顶花轿对研究蓝衣壮的婚嫁习俗非常有帮助,当地蓝衣壮民众能自觉地保护自己的文化,并自建博物馆来展示和传承自己的民族文化,亦非常难得。”(完)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