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美国留学归来的“住院医生”:吃住24小时都在医院

2017年02月24日 10:2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美国留学归来的“住院医生”:吃住24小时都在医院
    每日清晨6时10分,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普外五科科主任、主任医师陈昊从医院值班室起床,学英语、安排当日工作。7时,和部门医生一起大查房,继而开始一天的工作。他吃住24小时都在医院,是医生和患者口中熟悉的“住院医生”。 魏建军 摄

  中新网兰州2月24日电 (记者 丁思 魏建军)每日清晨6时10分,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普外五科科主任、主任医师陈昊从医院值班室起床,学英语、安排当日工作。7时,和部门医生一起大查房,继而开始一天的工作。他吃住24小时都在医院,每周仅回家一次,探望家人和换取衣物,是医生和患者口中熟悉的“住院医生”。

  儿时的医学梦:坚持不懈

  出生在医学世家的陈昊,母亲和爷爷都是医生,“从小家中就有很多输液的瓶子、各种药品和医学的书籍,医院的味道我早已习惯。”陈昊说。耳濡目染下,很自然地,学医成为他儿时的梦想。

  1995年,陈昊考入兰州医学院,5年本科结束后,立志成为一名研究型医学工作者是他当时的目标,2000年考取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外科研究生,师从李玉民教授。

  李玉民教授擅长肝胆胰外科、微创外科和消化系肿瘤外科治疗,率先在甘肃省开展肝移植、ERCP、精准肝切除等新技术,填补了多项空白。导师严谨的治学精神和先进理念都影响着陈昊,跟随导师3年,无论是临床经验还是科研方面,他都受益良多。

正在手术中的陈昊。有时候手术多了,从早上8点半进手术室,一直到凌晨2时结束。他说,从未在晚上12点之前睡过觉。 魏建军 摄
正在手术中的陈昊。有时候手术多了,从早上8点半进手术室,一直到凌晨2时结束。他说,从未在晚上12点之前睡过觉。 魏建军 摄

  “我想要成为真正的外科医生,想尝试更多的临床实践。”2003年7月,陈昊从学生正式转变为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普外科的一名住院医师。

  住院医师的职责是完成基本医疗工作,包括收治病人、记录病程、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开医嘱、参与临床操作等。“3个月内实现独立值班”是陈昊对刚入职的自己树立的小目标,“晚上50多位病人全部都是你负责的,无论是呕吐、腹泻还是其他症状,你都要独立判断和处理。”他说。

  更让陈昊兴奋的是,能够以一名医生的身份和老师共同站在手术台上,“我只是协助前辈拉钩暴露术野打结,或者站在手术台前观察、学习,这些都让我兴奋。”陈昊说。

  陈昊总是抓住一切机会学习。2005年,甘肃首次启动“千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选派城市1265名医师赴农村基层卫生机构开展医疗服务和技术培训支援,陈昊主动请缨,成为了甘肃天水市秦安县王甫乡的一名外科医生。

  “农村医疗条件十分简陋,乡卫生院没有手术室、没有消毒设备、没有麻醉医师,要做手术的老乡都去县城。”陈昊回忆,他为当地卫生院申请资金,对医务人员开展医疗培训,购买高压锅进行消毒,合力筹建手术室,并开始坐诊。

  专业的技术和耐心的态度,让“这位省城来的大夫”在王甫乡小有名气,陈昊时常被外村的卫生院“接走借用”。一年间,陈昊独立完成了阑尾炎、痔疮、皮肤肿瘤等外科手术,“这一年是我最愿意回忆的一年,是我独立思考、能力提高最快的一年。”他说。

  除了坐诊的日子,在乡下的时光多半是安静的,不同于在都市的浮躁,陈昊又开始思索着向下一个目标进发——考博。

  海外求学:从不投降

  “几年临床操作后,我发现自己还不够。”陈昊利用在乡下坐诊的一年,看书复习。2006年,陈昊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浙江大学学习肝胆外科学,师从郑树森院士。

  在别人看来,读博的陈昊风光无限好,而对自己严格得近乎苛刻的陈昊却时常因课题“彻夜难眠”。“导师的要求很高,需查阅大量资料去完成课题,付出很多的努力。”陈昊说,为了一个解不开的问题,半夜起床去实验室是常有的事儿。

  “当你了解的越多,你的这种求知欲会更加强烈,我想要获悉更多医学前沿的知识。”2007年,陈昊前往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进行肿瘤专业博士后相关研究。从肝脏专业“跨入”肿瘤专业,科研方向的改变最初为陈昊带来一些不适应,但陈昊从未放弃过,对他而言,新的领域让他的医学知识范围越来越宽广了。

  器官移植是陈昊在美国参与的最多的医学科研,即借用动物的器官来探讨一种适用于人类的手术方式,需要在显微镜下操作,要求很高。陈昊说,该类显微外科的操作实验,大部分都由中国医生来完成,中国人的手非常灵巧,做事情非常认真,时常会有很多新的收获。

为了能挤出更多时间,陈昊索性就在医院“留宿了”,他说,有时候想到一个问题,可以立刻到医院实验室做实验。 魏建军 摄
为了能挤出更多时间,陈昊索性就在医院“留宿了”,他说,有时候想到一个问题,可以立刻到医院实验室做实验。 魏建军 摄

  2011年,陈昊获得该校助理教授职称;2013年,成为该校研究型副教授。陈昊被美国导师高度赞扬。

  美国求学的经历,让陈昊获得了医学领域前沿的技术和知识,美国医学界的服务理念、人文关怀、医学伦理也让陈昊铭记于心。最为重要的是坚定了陈昊的信念,“要将最新的科研成果运用到临床上”,“科研+临床”也成为他为之奋斗的方向。

  “在美国也遇到过很多的挫折,但我从未想过放弃,从未向生活投降。”陈昊说,美国导师经常说“Don't give up”,希望我们从医者永远不要向疾病、生活、科研投降,因为还有很多的病人会等着你,从老师身上获取了太多的力量,所以我每天热血依旧,因为我热爱我的专业。

  2014年,陈昊回国。目前,美国导师依旧和陈昊保持联系,希望他的学生能去海外交流学习。如今,陈昊的博士生王登峰正在申请前往美国医院学习,陈昊成为西北医学与大洋彼岸联系的桥梁。

  扎根西北的“科学家+住院医生”

  回国之初,陈昊收到来自多家知名医院抛来的橄榄枝。最终,陈昊选择回到熟悉的故土甘肃兰州,成为了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普外五科科主任、器官移植实验室主任。

  近日,记者来到陈昊的办公室,不足5平方米的房间,窗台的绿色植物长得茂盛。屋内堆满了医学书籍,衣服拥挤在狭小的衣柜中。隔壁的办公室是陈昊和硕士生、博士生学习探讨的地方,靠墙的一张床便是陈昊的床铺,这里就是他的“家”。

  为了能挤出更多时间,他索性就在医院“留宿了”。“有时候想到一个问题,可以立刻到医院实验室做实验。”有时候手术多了,从早上8点半进手术室,一直到凌晨2时结束。他说,从未在晚上12点之前睡过觉。

  在医院的公布栏前,贴着一位患者写的感谢信,感谢陈昊的悉心照料。陈昊说,“我记得这位病人”,每日三次查房让他对患者的病情“如数家珍”。

  “拼命三郎”的陈昊还将美国医院的医学理念带回国内,每周二早上学专业英语,周四探讨科研,周五英语查房,每天三次查房,用心关心病人……

  “科研+临床”是他回国后的终极目标,他会将医学文献中最新的科研成果运用到临床上。陈昊说,此前美国科学杂志提到关于肝硬化的治疗,认为与病人肠道菌群有关。“听闻后,我会对我的病人进行该方面的尝试,让他们尽快康复”。

  目前,陈昊正在从事“动物模型之双肝移植”、“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等相关研究。

  “我喜欢做科研,也喜欢临床,我希望能够将两者结合起来,成为一名Surgeon-Scientist(外科医生+科学家)。”陈昊说,希望他的科研成果能够真正运用到病人身上,这是他最大的幸福。(完)

【编辑:叶攀】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