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不是亲妈胜似亲妈 90岁的妈养着57岁的儿(图)

2017年03月02日 15:47 来源:云南网 参与互动 

  母子俩见面,两人都哭了。老母亲是因为心疼,儿子是因为高兴。

  一边是90岁的老妈妈,一边是57岁的儿子。按理说,57岁的儿子应孝顺和敬养着90岁高龄的老妈妈,但在90岁的马钟粤和57岁的原志明这对母子这里,两个人的关系却反了过来,90岁的马钟粤还在养着57岁的儿子。

  事实上,两人的母子情缘从40年前就开始了。当时17岁的原志明虽然已是大小伙,但是脑袋不大灵光,智商仅仅相当于七八岁的孩子。但让老妈妈想不到的是,这个大孩子,自己一养就是40年。

  对养子的爱已成习惯

  二月末的春城,寒意十足。月底,又到该去看看儿子原志明的时候了,90岁高龄的马钟粤一大早起了床,梳洗完毕,她提着满满两塑料袋东西往外走。袋子里不仅有糕点、零食,也包括了内裤、袜子等个人生活用品,这都是马奶奶前一天到社区商店买回来的。

  出了家门,马奶奶径直朝公交车站走去,从红会医院到小菜园立交,这是她再熟悉不过的一条路线,这条路,她已经往返了13年。从70多岁时的每周一次往返,到80多岁的半月一次探亲,随着年龄的增长,马奶奶再不能随心所欲地踏上这条探亲路,一个月甚至两个月前往一次,这已经是她年龄和身体所能承受的极限。

  绊住她脚步的不仅是自己的现状,也包括家人阻挠的声音。“你这么大年纪,路上遇见点状况怎么办?”“你不放心他隔三差五要去探望,那你不想想我们又怎能放心你?”

  然而,相对于马奶奶的“坚持”,所有的劝阻都显得苍白和无力。她并非一个固执的人,但在这件事上却毫不让步,这在别人看来甚至有些“一意孤行”。从1977年至今,对养子原志明的爱和责任,已成为一种习惯。

  每次来都要给儿子带点礼物

  一次善心成就一生情缘

  时间回到1977年初。

  当时,50岁的马钟粤时任昆明华山印刷厂党委书记、厂长。一日,社区找到她,希望印刷厂能帮忙解决该社区一个困难家庭小孩的工作问题。

  “这孩子叫原志明,今年16岁,智力上有些问题,但简单的工作他可以做,你们管他吃饱饭就成。”领导的话让马钟粤开始犯难。但得知原志明本是被收养的孤儿,养父母都已年过七旬,没有工作,靠卖水为生时,她心软了,“行吧,暂时让他来厂里看看大门”。当时的马钟粤不曾想到,这一次心软会给自己带来诸多的“麻烦”,更让她与原志明结下一辈子毫无血缘关系的亲情。

  原志明进厂一年后,其养父母相继去世,马钟粤急了。她找到社区,“本来好心暂时收留,现在他父母都不在了,以后可怎么办?”“你知道他的情况,社区也为难啊,不如你去问问孤儿所或者福利院吧。”

  皮球被踢了回来。马钟粤找到孤儿所,对方摇头:“17岁,都这么大了,我们怎么收留?”找到福利院,得到的答复则恰恰相反,“他才17岁,还这么小,我们没办法接收。”

  四处碰壁,马钟粤只好把原志明带回了印刷厂,“先让他在这干着吧,至少有个温饱。”她这样想。

  爱闯祸的熊孩子

  当时的原志明已17岁,其智商却只相当于七八岁的孩子,好动、爱闯祸,这让马钟粤很是头疼。

  印刷厂附近有条小河,那是原志明的最爱,他经常旷工跑去河里摸鱼玩水;甚至还在小孩的怂恿下,跑去跟流浪汉睡在一起;更有的是,直接跑去小卖部,拿了东西就走……而每一次闯祸之后,都要马钟粤给他“擦屁股”。

  不仅如此,马钟粤还得照顾原志明的生活。每到饭点,她得找到原志明一块去食堂打饭;还要负责原志明衣服的缝补浆洗;此外,马钟粤还得定期给原志明买衣服、内裤、袜子和生活日用品;原志明有个头疼脑热,她即便工作再忙,也只能暂时放下。

  年复一年的相处,让马钟粤和原志明的感情越来越深。但这也引起了马钟粤3个亲生孩子的颇多微词。自家孩子甚至对马钟粤集体抗议过,马钟粤只能一次次当面对孩子们妥协、保证,然后继续对原志明“独宠”。

  在她办公室柜子里,还珍藏着9本厚厚的账本。账本上,原志明每天资金的收支都有记录,小到一颗糖、一块手帕,以及每天的伙食开支。每周,马钟粤还要专门换些零钱,然后耐心地向原志明交代,哪笔钱是哪一天干啥用的,简单的嘱咐,要让原志明听懂并记住这很不容易,但马奶奶却不厌其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超越血缘的亲情

  时光飞快,20多年过去了,马钟粤同原志明的关系也在慢慢升华,不是母子,更甚母子。

  2000年,印刷厂停产,原志明再次面临露宿街头的困境。此时已70多岁退休在家的马钟粤再次站了出来,然而心有余力不足,年龄和身体条件已经不允许她再做这些。权衡再三,马奶奶找到了在印刷厂附近开敬老院的龚吉平,为原志明谋得一个落脚之地——还是看大门。由此,马奶奶也开启了她的探亲之路。

  2月24日,马奶奶又一次来到了敬老院,这距离她上次过年前来探望已经一月有余,“岁月不饶人,可能以后能来的次数更少了。”她无奈说。

  知道马奶奶要来,57岁的原志明一早便像个孩子一样扒在大门口盼着。“他每隔几天就问‘厂长给要来看我了’?人来了他哭,人不来他更是哭得伤心。”龚吉平说。

  看见马奶奶刚下车,原志明急匆匆掏出钥匙打开大门迎了出来。进到院里,他静静坐在老人身旁。马奶奶拿起装满糕点和日用品的两提袋子递到他手中,他接过的同时,眼泪瞬间淌下,马奶奶再问近况,原志明已经激动得不能言语。

  马奶奶起身来到原志明的住处,整理房间、叠衣服,原志明紧紧跟随着,默不作声。

  忙完这些,马奶奶似乎突然想起了什么,拉起原志明的手看看,然后从兜里掏出了钥匙串上的指甲剪,帮原志明剪指甲。无奈视力不好,没剪完一只手,老人眼睛已开始昏花,只好作罢。

  老妈妈未完成的心愿

  “他很可怜,没有父母,我走后他该怎么办?虽然交代好原来的同事在我走后继续照顾到他终老,可心里还是放不下,我在世一天,就要管他一天。”每次提到原志明,马奶奶的眼泪就忍不住哗哗外流。

  原志明,虽说他脑袋不大灵光,智商仅仅相当于七八岁的孩子,但是对于马钟粤却特别依赖。长时间不见,就会思念到难过甚至流泪。

  原志明偶尔还会从嘴里冒出一些让人听了伤心难过的话语:

  “我是孤儿,没父母。”

  “是她送我来这,经常买东西来给我吃,经常来看我。”

  “她好,给钱。”

  “这牙太疼,睡不着,拔掉不要。”

  “我只能吃面。”“米饭太硬,不吃。”

  原来,57岁的原志明,牙齿越来越不行了,仅剩的几颗还经常疼痛,好些食物包括他最爱的苹果都没法吃。为此,马奶奶又张罗着,准备给原志明换一口新牙。

  经过数家医院的咨询后,医生给出了两个方案:安装假牙或者种植牙齿。安假牙,价格便宜但需要天天清洗维护,这个明显不适合原志明,虽然57岁了,但没有基本生活自理能力。种植牙齿,效果跟原生牙齿一样,但价格昂贵。像原志明这种情况,种一口牙齿需要十几万元。

  一番权衡之后,马钟粤下定决心:在自己有生之年一定要为儿子原志明种上一口牙齿。“他才50多岁,有牙齿才能吃东西,吃东西身体才好。”

  决心下了,马钟粤又开始忙活了,她准备把自己的几万块钱积蓄拿出来,“再加上原来老印刷厂职工的一些捐款,应该差不多了。先给他种几颗,保证他能吃饭就行。其他的,慢慢想办法。”

  云报全媒体记者袁明锋 文 刘筱庆 摄

【编辑:高辰】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