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清明将至 上海各界探讨错时祭扫探索线上追忆

2017年03月23日 18:2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资料图 随着民众观念的不断改变,文明祭扫已成常态。中新社发 汤彦俊 摄  

  中新网上海3月23日电(记者 许婧 徐银)清明将至,上海各大墓园即将迎来一年一度的客流高峰。上海市人大代表、民俗专家、殡葬行业专家23日齐聚浦东图书馆,展开一场名为“穿越时空之爱”错时祭扫宣传暨生命泊物馆线下恳谈会,为缓解“清明时节扫墓难”支招。

  沪上殡葬行业专家魏超表示,清明时节,各大墓园管理压力颇大。墓园外道路狭窄,车辆增加,30分钟的路有时甚至可以堵2小时。墓园内空间有限,扫墓客流激增,外加清明多雨,走路都不方便。”他强调,清明高峰扫墓的“用户感受”并不理想。

  为缓解清明、冬至大客流的压力,多年来,上海市殡葬服务中心及各大墓园一直通过举办各类民俗特色活动、提供优惠和便利措施,致力于向社会倡导六大民俗节日错时落葬、错时祭扫理念。

  然而,现实中市民对“错时祭扫”的接受度还有待进一步增强。

  如何让错时祭扫落地生根?上海市人大代表李飞康建议,对先人的悼念可以在清明,但贵在日常。对先人的尊重不在形式,而在心里。这是错时祭扫的核心思想。

  “清明扫墓这一传统观念确实很难一下子扭转。”上海市人大代表朱如安表示,虽然推广错时祭扫确实存在一定困难但观念改变需要潜移默化,也需要措施来催化。

  在朱如安看来,除了环保节地葬,殡葬行业也可以依托互联网,做一些新型祭扫方式的尝试。“通过线上的追忆,缓解线下的压力。线上线下相结合,爱才能更好的传递。”

  魏超推荐说,除了清明、冬至扫墓,市民还可以中国传统祭祀节日进行错时祭扫,如上元节(农历正月十五)、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以及祈圆节。

  民俗学家、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赵维国同样认为,扫墓一年四季都可以。他提到,中国古时就有“四时祭扫”的传统,其中,中元节的影响最大。在日本甚至将中元节设置为法定假日。赵维国表示,引导错时祭扫,还能让市民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

  赵维国同时指出,错时祭扫的前提是移风易俗,“尽孝追思,可以是一束淡雅的菊花、可以是一首婉转悠长的乐曲,甚至可以通过网络形式。”他认为,移风易俗的殡葬文化是发展趋势,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为此,沪上殡葬业也在努力创新。去年冬至前,由上海市殡葬服务中心指导,滨海古园设计制作的线上生命纪念馆——“生命泊物馆” (sm-bwg.com)正式上线。

  市民可以通过在网上上传故人的“音容笑貌”,随时随地追忆逝者。先进的在线祭扫理念、全新生命纪念模式,这也是殡葬业与互联网跨界的成果。

  今年,“生命泊物馆”更进一步强化网上祭祀功能、传递网祭心意。依托互联网新媒体形式,制作了Html5页面,为用户私人订制“心灵卡片”。用户可以通过更丰富的形式表达对故人的追思,传递对亲人的想念。(完)

【编辑:左盛丹】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