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通讯:祁连山脚下的生态“阵痛”

2017年04月12日 16:4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视频:祁连山生态破坏调查:被截流的黑河架起近10座水电站  来源:央视网

  中新社甘肃张掖4月12日电 题:祁连山脚下的生态“阵痛”

  中新社记者 冯志军

  为挽回儿时的“童年记忆”,44岁的郑建军经过“激烈思想斗争”,最终决定放弃在黑河湿地保护范围内经营了20多年的保温材料厂,此举在祁连山脚下已成商人们普遍的“不悔选择”。这一切都旨在修复祁连山生态环境。

  “小时候站在张掖城区就能看见祁连山终年不化的积雪,但现在看不见了;那时山脚下黑河水量大,随便捞个鱼都能捞着,而现在就是小河沟,已经没有鱼了……”对于从小在黑河岸畔长大的郑建军而言,商业利益固然重要,但远不及记忆中的“家园”。

  去年底以来,祁连山生态之忧成为以“生态和发展并重”为施政重点的甘肃张掖难以回避的尴尬。尤其今年以来,当地连续被曝出存在无休止探矿采矿、截流发电、过度放牧、旅游开发项目未批先建等现象,引发社会普遍关注。

  和郑建军一样,很多早在黑河湿地保护范围划定之前就“先入为主”的私人企业近期主动选择“异地重建”,以配合生态环保。郑建军告诉中新社记者,生态保护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尤其在生态脆弱的西北地区,再不保护就要出问题了。

  被誉为“冰源水库”的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是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其独特的水源涵养林调蓄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与河西走廊的生态状况密切相关。位于河西走廊腹地的甘州区,是祁连山和黑河湿地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近年来,尽管甘州区已将“环境保护和环境卫生”纳入党政官员的考核之中,但还是在年前的中央环境保护督察中出了“问题”。随后,当地官方对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环保问题中监管不到位、履职不尽力、负有领导责任的45名官员进行了问责处理。

  随后,当地层层发动官员和民众32万人次参与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同时,官方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已拨付逾4000万元人民币用于生态环境治理,这对于缺乏大型工业支撑的当地财政已属不易。

  一些国企也主动投身环保事业,希望能够寻得“持续发展”。譬如,位于祁连山脚下的甘州区石庙二级水电站开春以来进行了“环境大整治”。

  从此前“生态和发展并重”,到现在“生态优先,保护第一”的发展理念,当地官方对于环境卫生治理的态度“决非说说而已”。在甘州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张洪清看来,经过近期的环境整治,作为旅游城市张掖“客厅”的甘州区面貌日益改善。

  “去年张掖游客量突破了1500万人次,并且持续升温、呈井喷式趋势发展。”张洪清表示,作为古丝路重镇,张掖的传统旅游旺季即将来临,“重拳”之下的生态治理亦将给游客带来心旷神怡的新体验。(完)

【编辑:史建磊】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