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甘肃张掖整治祁连山生态隐患 山里山外尽“洗澡”

2017年04月23日 19:4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甘肃张掖整治祁连山生态隐患山里山外尽“洗澡”
    4个多月以来,与甘肃河西走廊平行“相伴”的祁连山保护区开启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生态治理。图为整治后令人心旷神怡的张掖黑河湿地。 冯志军 摄

  中新网兰州4月23日电 (记者 冯志军)4个多月以来,与甘肃河西走廊平行“相伴”的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启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生态治理。不仅是山区内大量的矿产企业被关停退出,长期截流发电的大小水电站被整改,山外民众的生活区亦进行了不留死角的清洗。

  去年底以来,祁连山生态之忧成为长期以“生态和发展并重”为施政重点的甘肃张掖难以回避的尴尬。尤其是今年以来,祁连山保护区连续被曝出存在无休止探矿采矿、截流发电、过度放牧、旅游开发项目未批先建等“生态遭破坏”现象,引发社会普遍关注。

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正在进行拆除的工厂。 冯志军 摄
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正在进行拆除的工厂。 冯志军 摄

  近年来,作为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甘肃已将“环境保护”纳入各级党政官员的政绩考核之中,但还是在去年底中央环境保护督察中出了“问题”,尤其是在被誉为“冰源水库”的祁连山保护区的“生态之忧”表现得更为明显。

  随后,张掖官方对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环保问题中监管不到位、履职不尽力、负有领导责任的45名官员进行了问责处理,并展开大规模整改。4个多月来,数万人参与的环境大整治促使大批矿产企业被关停退出,加之传统游牧民下山定居,历时40年开发和人为破坏的祁连山保护区迎来史上“最平静的时期”。

整改后恢复生态水下泄的水电站。 冯志军 摄
整改后恢复生态水下泄的水电站。 冯志军 摄

  “不要看河西走廊的民众生活在平川地区,但真正的‘命脉’却在祁连山里。”张掖市委书记毛生武说,虽然近年围绕祁连山保护区和黑河湿地等对当地环境的整治从未停歇,但通过此次整改无疑更为彻底,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儿。

  在此次生态环境保护整治过程中,重点目标是将造成祁连山千疮百孔的大批矿产企业关停,恢复截流发电的水电站下泄生态水,以及引导长期“靠山吃山”的游牧民下山定居。此外,为杜绝大批自驾游人遗留的垃圾污染环境,祁连山保护区缓冲区内实施了“谢绝游览观光”。

  “祁连山保护区遭长期开发和破坏,主要是人为造成的。”毛生武坦言,目前当地已对保护区内绝大部分整改项目进行了关停注销,但部分受自然条件制约推进速度缓慢,一些仍在有效期内的建设项目关闭或退出难度较大。

  毛生武表示,目前已申报甘肃省政府加快对部省级发证探采项目矿权协调办理注销手续,并研究相关退出办法和政策支持力度。而对于祖辈生活在祁连山区的游牧民,将坚持“自愿原则”下山定居,“林区也适当需要有人活动,不然林区安全谁来保护?”

整改后恢复生态水下泄的水电站。 冯志军 摄
整改后恢复生态水下泄的水电站。 冯志军 摄

  截至4月10日,祁连山保护区张掖段清查出的179项建设项目,除农业部中农发山丹马场负责整改的8项外,该市负责整改的171项已完成整改140项,正在整改31项,整改率81.9%。其中,涉及探采矿、水电项目和水利设施、旅游和其它建设等项目。

  除了对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进行整改,张掖市还在自查和两次“回头看”新发现130个项目整改情况。在一系列严厉举措促使祁连山区内“恢复平静”外,山区外的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亦是此次生态环境保护整治的重点,民众“感同身受”着这种巨变。

  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张掖市陈年垃圾、废旧农膜、乱搭乱建、乱堆乱放等“老大难”问题和城区卫生死角、河道沟渠、公路铁路沿线、农村房前屋后等重点区域的环境问题得到彻底整治,清运了大量垃圾,整理了大量“三堆”,拆除了大量“遮羞墙”,清理了废旧农膜7000余吨。

  曾经垃圾堆积的树池、水渠、背街小巷变得干净整洁了,曾经臭味弥漫的养殖区、垃圾场建起了符合环保要求的治污设施,曾经随处可见的垃圾堆、废旧地膜被集中回收处理了,沙荒腹地、黑河沿岸、工业园区、公路沿线等部位的陈年垃圾得到了彻底清理,农户房前屋后卫生面貌明显改观。

  “这次环境卫生大整治,是给老百姓干了一件大好事,感觉道路宽了、街道净了、废旧地膜不多见了,出来逛逛心里舒坦。”甘州区党寨镇党寨村的一位居民说,这次整治,给我们的村庄“洗了个澡”,把三十年的老垢痂都洗掉了。

张掖市临泽县启动农膜回收后,大批农民被引导主动收捡被随意丢弃的农膜。 冯志军 摄
张掖市临泽县启动农膜回收后,大批农民被引导主动收捡被随意丢弃的农膜。 冯志军 摄

  矿产企业关停退出是祁连山保护区生态恢复的治标之策,而转变游牧民生产生活方式和资源开发利用模式的转变则是治本之策。张掖市市长黄泽元透露,未来,将在操作层面上形成解决此问题的“组合拳”,鼓励和引导民众最大限度降低对自然的依赖,使当地生态自然恢复。

  近日,一项总投资52.6亿元人民币的《祁连山(黑河流域)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项目》被提上日程,官方正对方案进一步修改完善。黄泽元表示,这将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祁连山最大的项目,保护区也将进入“历史上最平静的时期”。

  被誉为“冰源水库”的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独特的水源涵养林调蓄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与河西走廊的生态状况密切相关。(完)

【编辑:左盛丹】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