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从“三分类”到“四分类”——苏州切换垃圾分类“频道”

2017年04月26日 15:02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 

  新华社南京4月26日电(记者郑生竹)“垃圾分类做得好不好,一是看参与率,二是看投放准确率。投放不准确还要二次分类,就会提高人工成本。”苏州市市容市政管理局副局长汤以成介绍说,苏州垃圾分类的总策略是“近期大分流,远期细分类”,“先做好城区居民生活垃圾‘三分类’,再切换到将厨余垃圾分开来的‘四分类’模式。”

  汤以成告诉记者,苏州的垃圾分类工作在2000年就已启动,当时主要是培养中小学生垃圾分类意识,到了2012年以后才正式开始推动垃圾分类试点。

  “垃圾分类几年来,已经养成了分类的习惯,在家里就顺手把它分开,就是个举手之劳嘛!”家住苏州凯旋花园小区的周寿瑜说,即使现在取消积分奖励,自己还是会把厨余、有害、可回收、其他四类垃圾分开袋子装。

  据汤以成介绍,苏州城区的垃圾分类走的是从“三分类”到“四分类”的路子。目前437个试点小区中,“三分类”小区占了大头,有405个。“四分类”小区32个,凯旋花园就是其中的一个“四分类”小区。

  位于苏州中心城区的苏纶新村,原是百年老厂苏纶纺织厂的员工集体住房,现有170多户居民,以老年人居多。苏纶新村是个“三分类”试点小区。记者一走进小区,就被2个公交站亭模样的垃圾分类收集点抓住了眼球。走近一看,每个收集点标配着3个蓝色垃圾桶、1个绿色垃圾桶和1个白色收集箱,分别用于回收其他、可回收和有害等3类垃圾,桶、箱背后贴有每类垃圾的细分种类和投放说明。

  71岁的王大爷在苏纶新村小区住了30多年,自从小区设置垃圾分类收集点后,他常常去扒拉收集点的垃圾桶,看看有没有人投错。“如果把碎玻璃瓶混杂在其他垃圾里面,环卫工可能会不小心割到手。”

  “箱子两边圆孔只能放灯管,温度计只能放在小盒子里。”担任苏州市环境卫生管理处副处长的何晟,打开白色的有害垃圾收集箱,向记者演示电池、灯泡、温度计等有害垃圾如何正确投进收集箱的相应部位。

  莫舍社区是一个拆迁安置小区,位于吴中区城郊,不仅是苏州“四分类”试点小区,在2016年,还被作为厨余垃圾就地处理示范点,由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聘请外包方——韩博公司来施行。记者在小区现场看到,两层高的小洋楼联排铺开,每家门前放置着一个塑料收纳箱,用于盛放厨余垃圾。

  彭海燕是韩博公司的员工,她每天的工作是骑着三轮车挨家挨户收集厨余垃圾。彭海燕先将收纳箱放在磅秤上,再拿着扫描枪轻轻一扫收纳箱上的二维码,“嘀”的一声,磅秤的显示屏上就会自动跳出垃圾重量和户主信息。

  “要看每户厨余垃圾是否混有其他杂质,评出优、良、差三个等级。”彭海燕说,每户厨余垃圾的总积分依据重量大小和分类好坏,积满相应积分可兑换洗洁精、毛巾等生活日用品,“从刚开始的100户到现在的600多户,90%多的居民都参与进来了。”收上来的厨余垃圾会被集中送到小区处理站,经有机垃圾处理机“消化”后,就地处理的所有程序才算完成。

  记者了解到,上门收运厨余垃圾的做法也在苏州镇村地区推行,不同于城市生活垃圾的“三分类”和“四分类”,镇村主要是将可堆肥垃圾和其他垃圾 “两分类”。“试点村垃圾减量最高达50%,最低30%。”据苏州市市容市政管理局副局长阎鸿泰介绍,苏州已在镇村地区建成了95个有机垃圾资源化处理站,覆盖115个行政村的59145户居民。

【编辑:殷伟豪】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