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广西鹿寨近200年客家祖宅留住“乡愁”

2017年08月09日 00:2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广西鹿寨近200年客家祖宅留住“乡愁”
    仁里村史馆揭牌。 朱柳融 摄

  中新网柳州8月9日电 题:广西鹿寨近200年客家祖宅留住“乡愁”

  作者朱柳融

  清朝道光年间,来自广东梅县(今梅州市)的商人落脚在广西洛清江的支流榴江河流域,在榴江水畔的广西柳州市鹿寨县寨沙镇九敢村仁里屯建起“九厅十井”的客家民居,让客家人在此繁衍生息。历经近200年时光,当地客家人的“乡愁”已留存在祖宅之中。

一名游客在村史馆内拍照。 朱柳融 摄
一名游客在村史馆内拍照。 朱柳融 摄

  8月8日,仁里屯的“乡愁仁里”村史馆揭牌,来访宾客驻足在客家村落,感受独特的客家“乡愁”。在鹿寨县寨沙镇九敢村仁里屯记者看到,黄砖黛瓦倒映在半月形的池塘中,池畔榕树脚下,围坐着听山歌的男女老少。映在池塘中的建筑,正是仁里屯600多名邓姓族人的祖祠——邓氏祠堂。

  邓氏祠堂的创建者为邓氏开基祖——邓悦俊。邓悦俊原为广东梅县人,因年少家贫在梅县一盐铺做伙计。后随东家不远千里来到榴江县(现寨沙镇)经商。积累了一定财富的邓悦俊打算在寨沙镇定居,派人回广东梅县取得建房图纸。

邓史祠堂。 朱柳融 摄
邓史祠堂。 朱柳融 摄

  1836年,按客家人的建筑风格和造型,开始建造邓式祠堂。三年后,一座内有九厅堂、九天井,外加一天井谓之九厅十井的祠堂建造而成。祠堂左右前方有良田上百亩,水渠纵横交错,石榴河绕村而过。

  如今走进邓式祠堂,里面几乎已无人居住。但四通八达走廊贯穿的数十间房,墙内的门楼、炮楼,仍然保留着。

  62岁的邓金生仍在祠堂里经营着商店。“我从出生就住在这里,一辈子没有离开过。”邓金生介绍,随着人员的增加和时代变迁,很多人都已搬出祠堂在外建房,不少房间已成为放置杂物的地方。

邓史祠堂。 朱柳融 摄
邓史祠堂。 朱柳融 摄

  环顾仁里屯,历经岁月洗刷的祠堂几乎已被楼房包围,如何留住“乡愁”成为一大问题。2016年9月,鹿寨县开始在邓氏祠堂旁的一座古民居修建村史馆。如今,古磨石、鼎锅、龙骨车等村民生产生活使用的老物件,村史溯源、发展概况、村内大事记等图文、史料都被搬到了村史馆,展现仁里屯的发展轨迹。

  78岁的邓荣昌参观了村史馆后表示,这些东西以前家家户户都有,只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被遗忘甚至丢弃了。如今在村史馆,可以让人感受到以前的生活印记和“乡愁”。

  近年来,记录历史、传承文化的村史馆在广西各地兴起,成为农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鹿寨县寨沙镇板里屯收集群众抗日、剿匪等历史事件,于2015年建成柳州市首个屯级村史馆;陈列不同年代、不同时期的劳动工具、生产资料、生活用品等的村史馆,2016年底在广西阳朔县高田镇朗梓村的徽派建筑群落建成。(完)

【编辑:姜贞宇】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