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观背村的文艺复兴:村子美了,年轻人更愿回家创业

2018年01月19日 09:4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网络媒体走转改观背村的文艺复兴:村子美了,年轻人更愿回家创业

  中新网惠州1月19日电 题:观背村的文艺复兴:村子美了,年轻人更愿回家创业

  记者 何路曼

  观背村壁画。何路曼 摄

观背村壁画。何路曼 摄

  竹篱柴门、青瓦花墙。一座座精致的农家小院散落村中,一幅幅彩色壁画点染村路——走入观背村,便能感受到新农村建设所带来的幸福和希望。

  1月18日,中新网记者跟随由中央网信办主办、广东省委网信办承办的2018年“新时代、新梦想”网络媒体新春走基层(广东站)活动一行,来到坐落于广东惠州博罗县城罗阳街道中部的观背村。

观背村景象。何路曼 摄
观背村景象。何路曼 摄

  “打造文化部落,改变环境”

  “外看像个村,进村不是村。老屋没人住,荒地杂草生”,这是以前村民形容观背村的一句顺口溜。和现在充满淳朴民风和独具田园风光气息不同,两年前的观背村,却是另外一副模样。

  “基础建设条件落后,大量外来务工人员涌入,老房子破败不堪,村庄环境脏、秩序乱、社会治安差”。罗阳街道办主任陈湘介绍道,观背村一度曾被列为“软弱涣散村”。

  观背村文化部落。何路曼 摄

观背村文化部落。何路曼 摄

  2015年,时任观背村第一书记的陈湘按照“走出去,请进来”的新农村发展路子,召集各文化圈层的人士,群策群力,深入挖掘自身资源,以观背为基础契机,大力开展新农村建设。

  “观背文化部落的打造,需要我们全体村民的努力。可以负责任地说一句,观背文化部落一旦形成,我们村的环境绝对焕然一新。我虽然作为第一书记,但村里的每一片瓦一寸土,我都尽全力去做这个事情。”陈湘写下对乡亲父老的肺腑之言,开始带领这个村庄开启“文艺复兴之路”。

  统筹全村空置房屋资源,租赁给文化团队作为创作场所,老屋变成了文化驿站。如今,陈湘的承诺实现,观背村已有62家社会团体和民间协会入驻,成为远近闻名的“文化部落”。

  观背村景象 何路曼 摄

观背村景象 何路曼 摄

  “顺势而雕,化废为宝”

  博罗县美术家协会主席周惠康便是第一批进驻观背村的。两年前,他从广州回到博罗,到观背村建起工作室。在村里,他负责进行绘画创作和教学。 “我们将壁画运用到村落的建设中去,打造文化部落的一部分”,他说。目前,全村壁画有500多幅,内容涵盖法德共治、中华传统美德、客家文化、成语故事。

  新农村发展是当下以及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观背村通过文化产业的植入和熏陶,顺势而雕,化废为宝,摒除大拆大建的方式,在不同程度的提升新农村底蕴的同时也降低了建设成本的投入,同时为新农村建设中保留了自己独有的乡愁。

  博罗县美术家协会创作交流基地。何路曼 摄

博罗县美术家协会创作交流基地。何路曼 摄

  作为观背村打造文化部落的发源点,“一亩三分地”当初就是一间破旧的小店。在实施旧房改造时,陈湘作为带头人,带领村民花了12天时间、一万多元钱,把小店“变废为宝”。现在这里入驻了观背村的乐天乐队,平时村民在这里吹拉弹唱,其乐融融。

  村支部委员王村娣介绍,观背村改造旧房,还设立了村卫生站,医疗科目有预防保健科、内科和儿科。不仅如此,现在许多村民也都注重中医养生、中医治疗,中医馆经常开展老中医义诊、艾灸、按摩等惠民活动。罗阳医院为卫生站配备了一名医生和一名护士,观背村“手有余香”志愿者团队也常进行惠民活动。

  “观背村现在的村容村貌、村民素质、历史变迁等一系列积极的变化,从过去经济落后、文明程度较低、环境脏乱差的村落变成了现在经济发展不断改善、村民文明程度良好、环境卫生干净整洁、充满文化气息的村落。” 王村娣说。

  观背村村支部委员王村娣(左)和村民郑照喜(右)。何路曼 摄

观背村村支部委员王村娣(左)和村民郑照喜(右)。何路曼 摄

  “地方变美了,美到村民的心里”

  “农村改造让村民的收入高了,人的笑容多了,地方变美了,美到村民的心里,对旅游业也有很大的影响”,村民郑照喜在谈到观背村近两年的变化时说。“村里的年轻人比以前更愿意回来,也更愿意帮助别人。”

  据悉,2016年,观背村集体收入达48万元,增长71%;村民人均纯收入达25500元,增长17%。这些数据和发展趋势充分的体现了观背村的未来。

  制作陶艺中的韦双喜。何路曼 摄

制作陶艺中的韦双喜。何路曼 摄

  村里还建成了创享家,给年轻人提供创新创业资讯。比起在外打工,大学毕业半年的韦双喜更愿意回到村里。他在观背村开了一个“壹格陶社”,有时进行手工陶艺培训,有时制作陶具出售。韦双喜的大学专业学的是设计,他称陶艺是他的“第二学历”。

  韦双喜说:“做陶瓷是我自己所喜欢的,在村里开陶社,既能做自己喜欢的事,又能让村民不用走出去也可以开开眼界。有的村民只在电视和书里看到过,没见过真的陶瓷,本村的小孩和大人都会来看,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和特点。”

  罗阳街道办主任陈湘接受媒体记者采访。供图

罗阳街道办主任陈湘接受媒体记者采访。供图

  “开好车不牛,带动全村开好车才牛”

  谈到对新农村的建设,陈湘表示,“一个是思想问题,一个是思路问题。思想问题是有没有村干部真正想做成事,带动整个村的发展。思路问题则是村干部是否知道如何把村里的资源推向社会,把人才和资金引进村里。”

  陈湘打了一个接地气的比方,他经常和村干部说:“开好车不牛,带动全村开好车才牛。”

  “村子的整体面貌改变非常大。一群人,一件事,一条心”,王村娣说。如今的观背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的思想观念得到很大的转变,村干部的服务意识力也不断提高。

  观背村已然是一个文化与艺术共享的文化部落,与城市纷扰的浮华喧嚣相依而立,成为越来越多人寻找的一处容纳心灵,释放与填满天性的自然村落。(完)

【编辑:王忠会】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