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专家详解高考机器人:及格水平 暂时考不上一本

2018年03月31日 19:0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北京3月31日电(记者 周锐)在“阿尔法狗”点燃民众对于人工智能热情的当下,中国人工智能研究进展如何?

  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研究员赵东岩接受记者采访,介绍了其所在的聚焦于地理考试的“高考机器人”课题组的工作进展。他透露,目前,高考机器人地理考试的水平在及格线上下,离考“一本”还有一段距离。

  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英国的科学家图灵就曾提出一个广为人知的人工智能定义:如果一台机器能够与人类展开对话而不能被辨别出其机器身份,那么称这台机器具有智能。

  赵东岩表示,高考机器人的研究也是基于这一逻辑,输入和普通考生一样的纸质试卷,然后通过基于文字的语言理解技术,让机器理解问题,并运用知识获得答案,再运用计算机的生成语言技术把答案变成文字。

  赵东岩介绍说,该项研究分解开来包括多个部分:

  首先是对语言、知识的形式化表达,也就是说要尽量让地理知识能够以计算机理解的形式化的方式“表述”出来。

  其次是文本的深度理解:让机器人可以把试卷上相应的文字描述转化为形式化的表达从而加以“理解”。

  第三是机器问答:要让机器人形成一个知识库,并通过知识图谱去寻找问题的答案。这一过程既包括确定性的推理也需要运用模糊匹配功能。

  赵东岩介绍说,从目前情况看,高考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高于不具备地理知识的“常识人”,但考试成绩还仅在及格线上下,“要考一本的话,可能还需要70、80分这样的水平”。

  赵东岩坦言,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国研究的起步相对较晚。比如说日本一个人工智能项目启动的基于考试的问答系统就早于中国5到10年。从综合水平来看,中国的研究还处于追赶阶段。

  不过他强调,如果后期持续开展类似课题的研究,中国应该能够完成追赶到达领先水平。(完)

【编辑:李季】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3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