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免费药品上门回收仅坚持月余 社区回收箱难寻

2018年05月31日 09:05 来源:北京日报 参与互动 

  药品回收难倒电商药企巨头

  免费上门回收仅坚持月余,社区回收箱难寻

  本报记者 赵鹏

  过期药品只要用手机扫个码,就能一键召唤快递小哥免费上门回收过期药品了。然而这样的好事竟然只持续了约1个月就“无疾而终”,被难倒的是阿里健康、广药集团、医保全新大药房、同仁堂等十多家国内医药行业的龙头企业。记者获悉,因为缺乏正规回收渠道,绝大部分市民家庭都将过期药弃置垃圾箱,容易造成环境污染,部分小商贩回收的过期药甚至有混入药品销售体系的风险。

  上门免费回收试点遇挫

  今年3月中旬,阿里健康携手广药集团,协同菜鸟网络,联合医保全新大药房、九州通、同仁堂、桂龙、以岭、振东、健民、采芝林、千金等国内医药龙头企业,共同发起成立了国内首个“全国家庭过期药品回收联盟”,尝试给北、上、广、深等16座城市百姓家中的过期药找到一个“好归宿”。

  然而时隔1个月,大部分北京居民还没来得及“尝鲜”,过期药上门回收的公益行动却已经戛然而止。

  阿里健康相关负责人对此并不讳言,“终止免费上门回收,最大因素就是成本过高。抛开过期药收集后的运输、储存和销毁不谈,仅仅快递小哥免费上门回收过期药品的人力成本,就已经是一笔巨大支出。这笔钱究竟该由谁来支付,联盟成员的分担比例如何确定需要不断协商。”

  《中国家庭过期药品回收白皮书》披露,我国约有78.6%的家庭都备有家庭小药箱,其中30%至40%的药品超过有效期3年以上,全国一年产生过期药品约1.5万吨。

  很多人都知道废旧电池不能随意丢弃,却不清楚家中的过期药若处置不当,同样会对环境造成巨大危害。目前,家庭过期药品已被明确列入《国家危险废物目录》,是重要的环境污染源之一。“1颗过期药污染=3节废旧电池污染,约污染一个人5年的用水量。”广药集团副总经理倪依东介绍,大部分过期药品被作为生活垃圾处理,造成空气、土壤和水源环境的污染。因此,有关部门建立家庭过期药品回收的长效机制确实已经迫在眉睫。

  社区药品回收箱去哪儿了?

  “转了附近三四家药店,店员都说只卖药不回收。现在我是真不知道该怎么处理了,只好先放家里堆着。”市民林先生说,老伴儿有点小毛病就自己买药吃,家里的感冒药、肠胃药、止咳药等常备药品可真不少,刚清理了一遍,过期的就有半抽屉,十年前的药都还有。

  多位市民反映,本市药监部门前几年曾在部分社区设置了过期药品回收箱,居民可以就近将过期药送到社区进行统一回收销毁。但不知为何,多数回收箱慢慢没了踪影。

  对此,本市食药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解释说,本市食药部门组建以来未统一开展过过期药回收,海淀、朝阳等个别区级食药部门虽然在一些社区推出了药品回收箱,但多数属于区政府拨付资金,由于区财政没有此项固定支出,对社区推出的药品回收箱也就难以跟进维护。据了解,丰台食药部门目前还在推进社区药品回收,今年就回收了过期药900余公斤。

  总体来看,本市药品正规回收渠道缺失,让一些小商小贩有机可乘。

  来自国家药监部门的一份数据显示,农村市场上三分之二的过期药,都是从形形色色的家庭小药箱流出的。2017年,北京市门头沟区就查处了一起倒卖“回收药”案件,嫌疑人李某在不到半年时间里非法收购、转售药品,涉案金额达20万元。

  记者昨天在手机百度里搜索“回收药品”,竟然蹦出来至少六七个收药的电话和网页信息。药监部门提醒,如果收药者只是为了个人使用并不违法,但是药品绝非普通日用品,经营销售必须具有相关资质,一旦收药者转而售药,就很有可能涉及违法倒卖。

  可尝试以旧换新

  我国现有《药品管理法》只对药品的生产、研发、销售、流通和使用等做出了规定,但对于药品回收,并没有做出相应规定。

  记者了解到,在家电领域,我国已参照发达国家的“生产者责任制”,由生产商支付专项费用补贴家电回收处理行业,这才有了家电以旧换新的回收体系。业内人士建议,药企也可参照执行,以零售药店为依托建立过期药正规回收体系。

  华中药交所对外事务及业务拓展总监高先生建议,相关部门应尽快建立过期药品回收制度,无论是免费回收、有偿回收抑或“以旧换新”,对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参与回收的零售药店可给予一定奖励,或者通过减免税措施促进其推进过期药的回收。

【编辑:姜贞宇】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