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蛇口模式敢为天下先 改革尖兵再造新蛇口

2018年07月20日 15:23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 

  蛇口模式敢为天下先 改革尖兵再造新蛇口

蛇口新貌演绎的正是改革开放的恢弘乐章 陈宗浩 摄

  羊城晚报记者李天军 宋毅

  深圳 蛇口

  蛇口,既是个名称,更是个符号;既是片地域,更是段历史。

  1979年1月31日,中央批准了广东省和交通部共同起草的《关于我驻香港招商局在广东宝安建立工业区的报告》,决定创办全国第一个出口加工区——蛇口工业区。蛇口工业区率先进行了经济和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打响改革开放“开山第一炮”,喊出了“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著名口号。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视察南方途中提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后来蛇口工业区街头贴出这句响亮的口号,成为当年加快改革开放步伐的宣言;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重提这句口号,让它再次响彻中华大地。

  蛇口已经成为了中国改革开放40年历史上的一个符号。

  威水史

  著名口号有段“古” 蛇口模式多“第一”

  1979年初,蛇口工业区正式创办,这座小渔村忽然热闹起来。

  当时的招商局工业区建设指挥部是向蚝民征集来的8栋平房,工作人员常常加班,晚上停电,就用发电机发电。就在这8栋平房里,蛇口开始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79年7月,蛇口响起填海建港的开山炮,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炮”。蛇口工业区作为改革开放的“试管”,也开始了多项制度革新与观念革新。为营造投资环境,蛇口建立微波通讯站、蛇口工业区变电站、深圳第一家五星级酒店、中国第一家由企业投资兴办、自负盈亏的港口等,这些建设成为中国对外开放园区配套的最早雏形。

  1981年年底,一块写着“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巨型标语牌被竖在了蛇口工业区最显眼的地方。这是袁庚与一位香港商人打交道后总结出来的——1978年,招商局在香港买了一栋楼,周五下午预付定金2000万港元。生意成交,袁庚想请对方晚餐,却被婉拒,理由是要赶在下班前把支票交到银行,否则周末因银行不上班要损失3万港元利息……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一经提出,迅速传遍神州大地。此后,兴于蛇口的创新理念“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和“敢为天下先”,都成为改革开放进程中最具影响力的时代强音。

  曾经,蛇口的成功经验被誉为“蛇口模式”,核心理念是企业充分发挥自主权,按照市场法则和经济规律办事,运用经济手段管理经济、搞活经济。“蛇口模式”下,蛇口工业区孵化了一大批具有“蛇口基因”的优秀企业:中国第一家股份有限公司南山开发,中国第一家由企业创办的股份制银行招商银行,中国第一家由企业创办的商业保险机构平安保险,全球最大的集装箱制造企业中集集团以及华为、中兴等创新型企业。蛇口被称为“单位面积培育知名企业最多的地方”。

  新征程

  “新蛇口”:从工业区迈向世界级城区

  一提到蛇口,人们会把“工业区”与之联系起来。然而随着包括深圳在内的4个经济特区、14个沿海开放城市以及上海浦东、天津滨海等国家级新区的相继出现,蛇口开始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当年一马当先,到后来万马奔腾,“追兵”给蛇口很大的压力。

  产业升级,定义“新蛇口”

  2009年蛇口提出了“再造新蛇口”的口号,在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大背景下进行产业升级,重新定义蛇口,改变其原来的工业区的印象,升级为一个全新的商住两宜的世界级城区。

  水湾村曾是蛇口的一个自然村,被称为“改革开放第一村”。当年为了支持蛇口工业区的发展,水湾村在土地使用等方面做出了贡献。如今,水湾村已经成为历史,新的荔园小区拔地而起,曾经的村民都住进120平方米左右的小洋楼里。水湾村的变化,正是蛇口从传统老工业区向世界级城区转型的缩影。

  海上世界城市综合体项目属于“再造新蛇口”计划中的重点项目,以重新装修打造的明华轮为中心,在近100万平方米的面积内,新建包括地标建筑招商局广场、金融中心二期、太子广场二期等3个甲级写字楼项目,还有文化艺术中心、希尔顿酒店、海上世界广场和滨海公园等。这个城市综合体复合了高级酒店、超高层豪宅、豪华购物中心、超甲级写字楼、顶级商务公寓、文化艺术中心、开放式公园等等业态。

  科技创新,“网谷”焕青春

  同样属于“再造新蛇口”计划的网谷在2010年5月浮出水面,承担起蛇口发展网络信息和科技服务业的重任。这个位于大南山和南海大道之间,北起工业八路,南至工业四路的旧厂房区早已不复昨日模样。一座座老厂房和办公楼经过改造之后,焕发出新的青春气息,从低端制造业基地摇身变为产业创意园区。从事互联网、和文化创意产业的白领一族活跃其中。

  2015年4月,蛇口与前海一并入围中国(广东)自贸区,在新一轮改革开放中再次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今年4月27日,深圳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公布了自贸区挂牌三年来的改革创新成果。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3月,前海蛇口片区已累计推出制度创新成果达358项,平均3天左右就推出一项。在这些创新成果中,全国首创或领先的达133项,全国复制推广9项,全省复制推广62项,全市复制推广79项。

  唤醒深圳先行一步,竞逐世界尖端潮流。蛇口这个小渔村向大都市蝶变的生动故事,演绎着改革开放的奇迹。

  亲历者

  招商局蛇口工业区第一批职工林小静

  小渔村变大都市40年恍如隔世

  林小静是改革开放之后招商局蛇口工业区的第一批职工,在蛇口工作了30年。站在蛇口街头,在脑海中捕捉40年前的记忆,林小静百感交集。

  林小静出生在深圳南头,小时候随爸妈来到蛇口,此后就跟蛇口工业区结下不解之缘。林小静的父亲是蛇口船厂工人,母亲是税务局工作人员,“1979年我高中毕业,得到了在招商局蛇口工业区建设指挥部文印室担任打字员的机会。”林小静告诉记者。

  当年,即便是在蛇口,生活条件也很差。林小静一家7口挤在几间宿舍里。林小静记得,当年的蛇口只有两三千人,分成7个自然村,当地的居民以种田和打鱼、养蚝为生,村里没有自来水,只能每天挑水生活,经常会停电,吃饭穿衣凭票,想吃肉要一大早去排队凭票购买。

  当年的蛇口,从南到北,半个多小时就能走完,村周围是海,几条小河流过村边,刮台风的时候,渔船在小河里停得到处都是。大部分村民过着“日出而渔,日落而息”的生活。

  后来经济条件稍微好一点,林小静一家盖了一座砖瓦房,一家7口人都住在3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面,自留地里种了南瓜,门口养了一些兔子,休息的时候就去赤湾砍柴,砍完中午再回家煮饭。

  40年后的今天,曾经的小渔村变成了如今现代化的城市,曾经的木棚房如今已是高楼林立,曾经的泥泞土路变成了现在的宽阔街道,林小静的新家与老宅故居地相隔并不十分遥远,但已恍若隔世。

  总指挥:刘海陵

  策 划:林海利 郭启钊

  闫修彦 朱 帆

  统 筹:赵 鹏

  设 计:范英兰

  (《蛇口模式敢为天下先 改革尖兵再造新蛇口》由金羊网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版权联系电话:020-87133589,87133588)

【编辑:姜贞宇】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