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桑拿天北京地铁1号线空调长期失灵?地铁公司回应

2018年07月31日 19:2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7月31日电(冷昊阳) 近日,北京遭遇持续的闷热桑拿天。与此同时,不少北京市民也在网上吐槽,北京地铁1号线车厢空调失灵,乘车也如“蒸桑拿”。

  今日,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对中新网记者回应称,空调制冷效果不佳是空调压缩机压力保护功能所致,已责成有关部门制定改造方案并付诸实施,改造后的列车将于8月初上线运营试验。

北京地铁1号线车厢内。 冷昊阳 摄
北京地铁1号线车厢内。 冷昊阳 摄

  乘客吐槽:北京地铁1号线空调温度高

  进入7月,全国大范围高温持续,连日来,北京也遭遇了闷热的“桑拿天”。然而,在原本就以拥挤著称的北京地铁1号线,乘客还要遭受“蒸桑拿”的苦恼。

  近日,不少民众都在北京地铁官方微博下留言,称北京地铁1号线和八通线部分列车车厢内空调制冷效果不佳,温度较高。尤其是早晚高峰期间,车厢内像一个“蒸笼”。

网友在北京地铁微博下的留言。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网友在北京地铁微博下的留言。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有网友留言称:“一号线能把空调弄好吗?”

  还有网友称:“我准备买个温度计,每天地铁1号线八通线给你们记录下。”

  记者注意到,从今年6月开始,便有不少乘客在北京地铁官方微博下留言,反映北京地铁1号线车厢温度过高。至今一个多月已经过去了,但这个问题依然没有妥善解决。

乘客在北京地铁1号线车厢内使用扇子降温。 冷昊阳 摄
乘客在北京地铁1号线车厢内使用扇子降温。 冷昊阳 摄

  北京地铁1号线有多热?

  那么,北京地铁到底有多热?对此,记者于近日的早晚高峰走访了北京地铁1号线。

  在北京地铁1号线建国门站,记者明显感觉车站内温度较高,不少民众都在擦汗。记者对此咨询了车站工作人员,该员工称,车站内空调已经开到了最大,但因为车站设施老化,导致制冷效果不佳。

  而到了车厢内,记者发现,不少乘客都是大汗淋漓,想尽办法为自己纳凉。有人拿手扇风,有人则拿着扇子,还有人用了充电的小电风扇。

  在列车运行中,车厢内的广播响起:“本次列车空调制冷效果不佳,导致车内温度偏高,给您带来不便敬请谅解。”有乘客告诉记者,这样的广播,已经播了两个月。

  乘客李萍来自山西,带着自己的女儿乘坐地铁1号线前往天安门游览。记者上车时,看到她正在用扇子给女儿扇风。“我也没想到北京地铁这么热。这个扇子是车站外有人发的,没想到还真用上了。”她称。

  而上班族任璐则是北京地铁1号线的常客。她每天都要乘坐地铁1号线往返于东单和国贸之间。虽然只有短短3站,但她还是对北京地铁1号线的空调“深恶痛绝”。她告诉记者,早晚高峰人特别多,车厢里特别热,时常感到“缺氧”,喘不过气来。

一位乘客在北京地铁1号线公主坟车站内擦汗。 杨雨奇 摄
一位乘客在北京地铁1号线公主坟车站内擦汗。 杨雨奇 摄

  北京地铁释疑:

  ——地铁1号线建成早,散热条件差

  北京地铁1号线温度为何如此之高?地铁车厢内是否有相应的温度标准?何时才能恢复正常制冷?

  带着乘客的疑问,记者联系了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

  北京地铁相关工作人员回应称,依据北京市地铁运营公司制定的《列车客室环境标准》要求,夏季早晚高峰时段列车客室空调目标设定温度为24度,全风量运行,平峰时段目标设定温度为26度运行。

  地铁公司方面称,空调制冷效果不佳是压缩机压力保护功能所致。由于1号线建设时间较早,洞体设计较小,散热条件较差,空调管路工作压力持续升高,造成压缩机压力保护功能启动。

早高峰的北京地铁1号线。 杨雨奇 摄
早高峰的北京地铁1号线。 杨雨奇 摄

  何时能恢复正常制冷?

  ——已完成一组车的空调机组改造,8月初上线

  北京地铁相关工作人员称,公司对乘客反应的情况高度重视,为提升1号线车辆空调系统的工作状态,改善乘客的乘车环境,已责成有关部门制定改造方案并付诸实施。

  具体措施包括:一是对空调制冷系统的部分装置重新进行匹配,使空调系统在高温环境中处于最优工作状态;

  二是优化为压缩机排气口,有效控制吸气温度及排气温度;

  三是优化冷出风格栅,减少出风阻力,增大冷凝总体出风面积以及两侧出风面积。

  地铁公司方面还告诉记者,目前已完成一组车的空调机组改造工作, 8月初上线运营试验。待首组车验证完毕后,将尽快安排生产,对后续车组进行批量整改,以保障正线空调系统的正常工作。(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部分姓名为化名)(完)

【编辑:罗攀】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