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与沙为友 宁夏盐池在沙漠边缘筑起绿色生态屏障

2018年08月15日 21:3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盐池县沙泉湾所种植的樟子松树林。 姜雨薇 摄
盐池县与北京林业大学合作建立荒漠化研究检测基地所搭的实验大棚和盆栽。 姜雨薇 摄

  中新网宁夏吴忠8月15日电(姜雨薇) 走进宁夏吴忠市盐池县沙泉湾,微风习习,草木遍地如茵,很难想象30年前这里曾是一片荒漠。目前,盐池县的植被覆盖率已达到70%,林木覆盖率为31%,在毛乌素沙漠南缘筑起了一道绿色生态屏障。

  8月15日上午,全国网络媒体宁夏行采访团来到位于宁夏吴忠市盐池县沙泉湾的荒漠化综合治理示范项目区,了解当地防沙治沙的“奥秘”。

  盐池县地处宁夏回族自治区东部,总面积为8522平方公里,总人口17.5万人,属于西北毛乌素沙漠南缘,是典型的戈壁沙漠地区。盐池县境内水资源匮乏,年均降水量为280毫米左右,年均蒸发量2100毫米以上,约为降水量的6-7倍,自然生态十分脆弱。多年来,盐池县十分重视生态治理,始终把生态建设作为求生存、谋发展的首要任务。

远处的樟子松树林为盐池县多年来在摸索的过程中,结合本地的地域特点、土质和自然条件采取的防沙治沙模式。 姜雨薇 摄
远处的樟子松树林为盐池县多年来在摸索的过程中,结合本地的地域特点、土质和自然条件采取的防沙治沙模式。 姜雨薇 摄

  在生态建设中,盐池县重点坚持自然修复与人工造林相结合、生态移民与舍饲养殖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三结合”办法。“草为主、灌为护、零星植乔木,封为主、造为辅、重点抓修复,这是盐池县生态建设的原则,”盐池县环境保护和林业局副局长王增吉介绍道。

  记者注意到,在盐池县很难看到高大的树木,因本地气候干旱严重缺水,导致很多植物无法生长,本地的草被大多是灰色的、革质的、狭小的,看不到绿油油的草原,是典型的沙地特征。

  截至目前,盐池县200多亩的沙漠化土地已经全部得到了治理,100亩以上的裸露沙丘基本消失。盐池县环境保护和林业局副局长王增吉表示,去往盐池县的这一路车程中基本看不到裸露的沙地,偶尔在草原上或者沙丘间出现一点,没有大面积的流动的沙地。

  据了解,盐池县沙泉湾荒漠化综合治理示范项目已于2006年与北京林业大学达成合作,建设荒漠化研究检测基地,进一步研究水源、植被、气候等因素与荒漠化治理之间的关系。经过三年的治理,现在这里的植被覆盖度已从未治理前的10%增长到70%,林木覆盖度是31%。

盐池县与北京林业大学合作建立荒漠化研究检测基地所搭的实验大棚和盆栽。 姜雨薇 摄
盐池县沙泉湾所种植的樟子松树林。 姜雨薇 摄

  北京林业大学学生桂子洋称,目前在盐池县沙泉湾所搭的实验大棚和盆栽是在做沙生灌木凝结水吸收的项目。因盐池地处半干旱区,降水稀少,这些灌木和草本在很长时间不降雨的情况下依旧能存活,结合前期实验和国内外研究,北京林业大学的项目研究人员认为这些沙生灌木可能是通过叶片吸收水份,缓解干旱时节的水资源亏缺。

  据悉,今年盐池县将继续在猫头梁村进行生态治理,计划五年造林1万亩,目前已造林4000亩。结合沙泉湾旅游线路,打造青山乡集采摘、休闲、垂钓为一体的旅游线路。(完)

【编辑:叶攀】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