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甘肃榆中乡村“红白事”回归乡俗“拒攀比”

2018年09月30日 10:1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甘肃榆中乡村“红白事”回归乡俗“拒攀比”
    甘肃兰州市榆中县金崖镇寺隆沟村利用当地风俗进行遏制大操大办的“红白事”。图为从简而办的喜宴。 冒成天 摄

  中新网兰州9月30日电 (艾庆龙 杜萍)“红白事”如何操办,很多地方都有一贯的传统,但随着时代发展和物价变化,乡村的“红白事”规模趋于扩大,甚至出现攀比之风。面对“排场风”渐浓的“红白事”,甘肃兰州市榆中县金崖镇寺隆沟村利用当地风俗进行遏制,从大操大办渐过渡为从简而办。

  “原来办‘红白事’最少3天,期间宴席不断,‘八凉十热’一个都不少。”寺隆沟村党支部书记金安华说,记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红白事”没有了“乡俗”,酒席愈发丰盛,“办事”程序越发繁琐,“红白事”成为村民们比拼经济实力的平台。

  “红白事是大家用来表达心情的自愿行为,是进入文明社会之后特有的一种礼数。”金安华坦言,如今大操大办的“红白事”,村民们都不愿接受甚至还反感,但因为“面子”问题,“大家都咬紧牙、勒紧裤腰带,相互攀比”。

图为榆中县金崖镇寺寺隆沟村党支部副书记冒成天介绍该村乡规民约。 艾庆龙 摄
图为榆中县金崖镇寺寺隆沟村党支部副书记冒成天介绍该村乡规民约。 艾庆龙 摄

  为遏制村民“红白事”大办宴席,相互攀比的现象。寺隆沟村于2017年7月成立“红白事理事会”,规定凡本村村民无论贫富,“红事”以酒席为主,“白事”以传统碗菜为主,酒价格控制在60元以下,香烟控制在10元以下。

  “建立红白理事会不难,难在如何让富起来的村民也能自觉遵守其规定。”金安华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说,为了让所有村民自觉抵制大操大办,红白理事成员除了村两委和德高望重的老人外,还将“总管”吸纳进来。“这样的话,无论你多有钱,不自觉遵守规定,是请不到‘总管’的,事情也就没法办。”金安华说,利用当地村民办事请“总管”的习俗,引导村民从简而办,让“红白事”重新回归“乡俗味”。

  “原来一桌酒席1000多元,现在才260元左右。”85岁的寺隆沟村村民金天栋告诉记者,现在菜品数量虽减少,但依旧丰富,“不仅没有铺张浪费,还将事情办的风风光光,村民都拍手叫好”。

  谈及操办“红白事”的点点滴滴,金天栋告诉记者,以前,村民们时常因“红白事”操办规模发生摩擦,邻里关系僵硬,甚至还影响了家庭和谐。他认为,“红白理事会”的成立对于家家户户都是好事,“大家现在不比排场,而是比谁家孝敬老人,善待子女,邻里和谐”。

  “酒席虽简单朴素,但来宾吃得津津有味。”金安华说,“红白理事会”成立至今,不仅将“红白事”“排场风”渐变为“乡俗风”,“还间接消除了村民之间的矛盾,简直一举两得”。(完)

【编辑:姜贞宇】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