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从有女外嫁到“千村通畅” 广西少数民族民众的生活变迁

2018年11月25日 14:3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社南宁11月25日电 题:从有女外嫁到“千村通畅” 广西少数民族民众的生活变迁

  中新社记者 林浩

资料图:广西少数民族。 潘志祥 摄
资料图:广西少数民族。 潘志祥 摄

  从县城出发经过近2小时的盘山行车,一幅美丽的画卷映入眼帘,犹如世外桃源。这便是中国毛南族发源地——广西河池环江毛南族自治区县下南乡。

  “以前我们这里都是黄泥路,喝水要到几公里外挑,晚上因没电不到8点就睡觉了。村里的女子长大了都往外嫁。”72岁的下南乡波川村村支书谭金书坐在家中崭新的电视机前,告诉记者。如今,依靠独特的毛南族文化资源,村里大力发展旅游,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毛南族民众生活也日渐红火,纷纷建起了楼房,村里还多了很多“上门女婿”。

  广西是中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区,居住着汉、壮、瑶等12个世居民族,少数民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38%。中新社记者近日到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聚居区走访,了解他们的生活变迁。

  和毛南族相似,仫佬族也是广西特有的少数民族,人口约为毛南族的两倍。在罗城仫佬族自治县,39岁的谢代国通过移民搬迁走出大山,依靠祖传手艺和政府提供的5万元(人民币,下同)贷款,他在家门口创办装修公司,开启新生活。

  “以前我们住的都是泥瓦房,没有网络、空调,现在什么都有,开车去城里只要20分钟。”在异地扶贫安置点200多平米的家中,谢代国对记者说。今年8月,跟随当地政府组织的活动到四川泸州考察归来,将实木和竹编结合的装修新产品引进罗城成了他创业的“小目标”。

  事实上,广西少数民族民众多数已经“接轨”现代生活。白裤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人类文明的活化石”。互联网的引入,让该族群从母系社会生活方式直接跨入现代网络社会生活形态。

  河池市南丹县90后白裤瑶小伙何文兵不仅打破了“父母族内指婚”的传统,通过使用手机网络结识了如今的妻子,还组建了电商团队追寻自己的“创业梦”,告别了祖先们深山围猎的生活。他相信凭借自己的努力,借着互联网的“东风”,可以过上更好的生活。

  “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副书记孙大伟介绍说,在毛南族、仫佬族、京族等3个广西独有的少数民族聚集地,当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从2010年的3397元、2695元、6929元,提高到8861元、7262元、16471元。2017年,广西农村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的18%降低到2017年的5.7%。

  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年来,各民族和谐共处、共享发展成果一直是这个自治区追求的目标。近五年来,自治区政府下达专项资金逾67亿元,用于支持少数民族聚居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教育基础环境、推进农村公路“千村通畅”工程。

  如今,广西的许多少数民族地区不仅公路修通了,还通了高铁列车,三江侗族自治县、恭城瑶族自治县通过贵广高铁,与粤港澳“一线牵”。革命老区百色凌云县在中国首创开通高铁无轨站,专线大巴与高铁火车站无缝相连,当地瑶族及其他各族民众赴粤务工更加便捷。

  为推动各民族发展,广西始终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1个世居少数民族中有8个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自治区出台的涉及民族事务的现行有效的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达50多件;111个县(市、区)班子领导中,少数民族干部的配备率为81.6%。一批优秀少数民族干部正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建设家乡。(完)

【编辑:张燕玲】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