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认知症老人的世界原来是这样的

2018年12月03日 17:05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 

  缺乏同理心、服务不到位让他们变得更难照顾

  认知症老人的世界原来是这样的

“帮厨”活动可以锻炼认知症老人的肢体和认知机能。

  张小欧把“工娱疗法”的理念引入社工活动中,帮助老人延缓功能退化。

  喂认知症老人喝水,老人却把水打翻;给老人穿鞋,老人却突然踢人。这样的场面,在认知症老人的照护过程中相当常见,但是家属和照护人员却往往认为,这是老人的“恶作剧”。其实,这些正是认知症老人无法控制身体的表现。

  近年来,社会公众对“认知症”这个词汇已经不再陌生。但是,认知症老人的照护依然是一个难题。即便是家属或照护人员,因为对认知症老人所遭遇的状态知之甚少,服务不到位的情况仍十分常见。提高大众对认知症的认识,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觉察不到的问题

  前不久,在一场面向养老管理人才的主题沙龙上,“同理心”成为了专家们讨论的议题之一。会议的间隙,模拟认知症老人状态的VR短片《亨利的一天》,引起了许多参会者的兴趣。

  《亨利的一天》是美国睿莱公司耗时8个月制作完成的一部VR课程。该短片以认知症老人亨利为第一视角,体验者戴上VR眼镜,可以感受认知症老人的感官状态,以及照护人员在与老人交流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在以往照护者的眼里,是非常细微的,甚至是不容易觉察到的。

  戴上VR眼镜,眼前的画面会让体验者感到很不适应:画面是扭曲的,而且还伴有各种噪音,照护人员的面部也是变形的。而这些画面,正是认知症老人眼中的世界。对于绝大多数正常人来说,是体会不到这些老人在感官认知上的差异的。

  认识到了这一点,VR短片中的一些匪夷所思的现象也就容易让人理解了:照护人员把水和药物放到亨利面前,亨利却因为控制不了身体而将水打翻;水弄湿了衣服,亨利却无法自己更换新的衣物;照护人员给亨利穿鞋,而亨利在用力过程中,因为无法控制自己的反射神经,一脚将照护人员踢倒。这样的场面,在认知症老人的照护过程当中相当常见,但是家属和照护人员却往往认为,这是老人的“恶作剧”。

  “这部VR短片的创作目的是为了增强大众对认知症老人的同理心,加深照护人员对这类老人的理解以及病人家属对照护人员理解。”睿莱公司的工作人员介绍,对于家属和照护者而言,他们也可以从片中照护人员的应对方式,来检查自己的不足。

  工作人员介绍,许多人通过这部VR短片,认识到了自己对认知症老人的同理心、耐心远远不够。“在照料这类老人时,首先应当对他们进行评估,然后根据老人的状况配置相应的照护计划。”但是,专业的认知症照护人才紧缺,同时大众对于这部分老人也缺乏了解。

  有趣的社工活动

  而要让大众真正了解认知症,或许要从一些专业的社工活动入手。上周五,在朝阳区恭和老年公寓的“认知症专区”,一场别出心裁的社工活动在这里展开。这家公办民营的养老机构开业一年,入住率已经达到60%。参加活动的三位认知症老人,因为所处患病的阶段不同,所表现出来的状态也不相同。

  “今天是11月30日,那现在是什么季节了?”作完自我介绍后,恭和老年公寓社工部主任张小欧问了这样一个问题。三位老人反应了老半天,似乎对季节的概念已经非常模糊。张小欧又引导老人们去观察自己穿的衣服,有一位老人说自己穿的是毛衣,旁边的一位奶奶也说自己穿的是棉袄。张小欧又继续引导:“冬天穿棉袄,还是夏天穿棉袄呢?”这时,老人们终于说出了答案:“冬天”。

  张小欧是一位“90后”,曾在美国学习养老社会工作。研究生毕业后,她回到北京,投身于养老事业。当天活动的主题,是让老人“帮厨”。张小欧准备了菜花、香菇和韭菜,引导老人将这些蔬菜处理成能够直接下锅的半成品。她介绍,这次的活动引入了“工娱疗法”的理念,让老人在一种生活化或娱乐场景中锻炼肢体和认知功能。通过触摸和闻,可以激发认知症老人对这些蔬菜的认知。而老人在择菜过程中,也能起到锻炼手腕力量以及手指精细动作能力。

  当然,活动并不是仅仅是简单的“帮厨”而已。在老人们择菜的同时,社工不但要进行示范,还要不停地提出问题,引导老人思考。对于绝大多数老人而言,他们都曾长年和厨房打交道,“帮厨”能够让他们回忆起许多事情。社工的“串场”,可以让老人明白自己是在“帮助厨师”,从而让老人觉得自己是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活动结束时,一位老人把处理好的香菇整整齐齐地摆了个盘,又认真地数了一遍:“13个”。老人认真的样子,引得社工们一致称赞。原来,这是一位患有轻度认知症的老人。张小欧说,活动能够让老人体会到价值感,这种价值感是可以通过成果体现出来的。“一大颗菜花被掰成一个个可以直接下锅翻炒的小块,这种成果是能够看得到的。”

  家属张女士全程陪伴父亲完成了这次“帮厨”。看到父亲努力地将菜花细细掰碎,她非常欣慰。她说,自从发现父亲有了认知症后,家里曾经同时请过两个保姆,却依然照顾不好父亲。直到送到专业的照护机构,父亲的情况才逐渐好起来。

  在张女士的引导下,父亲唱起了《卖报歌》。当唱到“七个铜板就买两份报时”,张女士突然提出一个问题:“一份报纸多少钱?”“三毛五!”老人条件反射般地回答道。

  活动背后的启示

  “这次活动没有一个老人退出,大家都坚持到了最后,说明这次活动是成功的。”张小欧点评道。

  她说,一次成功的社工活动背后,需要多个部门的跨专业合作。为了避免参加活动的老人产生挫败感,每次策划活动,她都要联合照护人员以及康复师一起完成。同时,她还会对老人的能力做一些简单的“评估”。当然,这样的评估并不是生硬地拿着表格去评价老人的状态,而是在不动声色间悄悄完成。

  比如,她会特意和老人掰手腕,确认老人的手部力量足以完成活动。因为老人的认知症程度不同,她还要确保老人不会抓起蔬菜往自己嘴里塞。

  而活动开始之前的自我介绍,以及介绍时间、季节的环节,则是每次活动开头都会有的固定环节。“因为认知症老人往往失去了时间的概念,也不知道自己在哪儿。所以我们每次活动都会告诉老人,让他们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有一种熟悉感。这就是现实导向。”

  张小欧说,对于认知症老人而言,挫败感是大忌。有时在活动当中,老人会答非所问,或者给出错误的答案,但是有经验的工作人员都不会去纠正老人。因为对这些老人而言,参与最重要。她说,设计活动的关键是从简单开始,一步步地让老人能够达成目标,而不是一上来就把老人难住。

  除了“帮厨”之外,这种带有“工娱疗法”元素的活动还有叠衣服、拧螺丝等形式。张小欧说,这些活动都是跟生活相关的,也都是需要老人动手才能够完成的。通过这些活动,可以调动认知症老人的视觉、嗅觉、触觉等,从而延缓功能的退化。

  具有现实意义的是,这样的活动也可以在家里进行。张小欧说,这些活动非常有利于亲情的建立,家属可以和认知症老人一起完成。她提别提示,如果在家里进行“帮厨”活动时,需要注意老人是否会因为误食而引起窒息或中毒。从这个角度来说,像菠菜、油菜等叶菜,没有毒性也比较容易掰开,非常适合在家里尝试。

  张小欧说,认知症老人的认知能力虽然退化,但是情感并没有丧失。认知症老人同样会高兴、会烦躁、会有羞耻感。而一些家属或照护人员因为不了解这一点,往往会让照顾适得其反,从而加大了照护的难度,增加了家庭的负担。

  而要让认知症老人能够得到更好的照顾,就需要进一步增进大众对认知症的了解。张小欧认为,一方面,需要全社会的正向传播,消除家属的羞耻感;另一方面,也需要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甚至非营利组织共同努力,让更多的人能够投身于认知症的研究和照护工作中来。

  本报记者 王琪鹏 文并摄 J219 

【编辑:梁静】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