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原浙大党委书记张浚生落葬 同仁追忆寄哀思

2018年12月14日 21:5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原浙大党委书记张浚生落葬同仁追忆寄哀思
    安葬纪念活动现场。 安贤园提供 摄

  中新网杭州12月14日电(童笑雨)一袭西服一册书卷,一生纵横留下半世牵挂。12月14日,原浙江大学党委书记、新华社香港分社副社长张浚生落葬浙江安贤园。至此,这一位参与并见证了香港回归和浙江大学(下称“浙大”)四校合并的长者,迎来了与人世间最后的告别。

  张浚生于2月19日中午在浙江杭州逝世。他曾在新华社香港分社任职,主管新闻、出版、科技文化、教育、体育等工作,也曾在花甲之年扛起四校合并组建新浙大的重任。

张浚生铜像。 安贤园提供 摄
张浚生铜像。 安贤园提供 摄

  12月的杭州已经下了一场大雪,空气中还带着一丝冷冽,但在场的人们似乎毫不在意。迎灵、行立默哀、入穴安放,在音乐声中,众人静静地目送张浚生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程,墓碑前,是摆放整齐的素雅白菊。

  随着红绸布的缓缓飘落,出现在众人面前的,不仅是那一座等身铜像,还有镌刻着“理想是大同,典范有周公”等字的纪念碑。这是张浚生庆贺建党75周年所作,也是他一生的写照。

  诚然,在83年的人生足迹里,他用忠诚、挚爱和奉献精神诠释了一名爱国者和奋斗者的赤子之心。

  杭州市政协原党组书记、副主席沈者寿曾与张浚生共事过两年零三个月。他直言,时间虽短,但细细回想相处过程,却终身受益。“1983年,杭州GDP曾出现连续4个月的负增长。当时浚生同志就说,调查研究不是做样子,而是要把底下的真实情况搞清楚,又要敢于向上如实反映,这才是真正做到既对上负责,又对下负责。”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是张浚生留给沈者寿最深的印象,而在原新华社香港分社宣传部处长朱正红眼里,“俯首甘为孺子牛”是对张浚生最贴切的评价。“我不能说自己了解浚生社长的一生,但以我和他在香港一起工作的七八年,此后又相交的二十年的历程,他留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横眉怒对背离民族大义的一切丑恶势力,而对普通百姓却俯首帖耳、深深挚爱。”

张浚生铜像揭幕。 安贤园提供 摄
张浚生铜像揭幕。 安贤园提供 摄

  朱正红说,在香港的的新闻界,从媒体高层到普通编辑记者,都认为张浚生是难得的良师益友。而在张浚生的启发下,他们也改变了原来的政治和人生态度,回归爱国爱港正途。

  “浪迹宦海十五春”是张浚生对自己在杭州、香港工作的总结,但他曾在诗作中直抒胸臆:书斋方是栖息地,本色原来一书生。

  1998年9月15日,四校合并组建的新浙大隆重举行成立仪式,张浚生在同一天被任命为新浙大党委书记,开始了“书生”的使命。

  他充分利用其在香港13年的人脉和积累,开始为两地的教育往来和人才交流穿针引线。而后,香港各大高校的知名学者纷纷来到浙大,或担任兼职教授,或参与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金庸就是其中之一。

  “张书记是浙大发展历史上的大功臣,也是浙大青年教师成长历程中的大恩人。”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郑强如是说。

  从“浚生同志”到“浚生社长”再到“浚生书记”,张浚生的一生经历了诸多角色转换,但唯一不变的是他为国报效、为教育献身的赤子之心。正如其所写的那句“他年堪笑慰,彩霞映日红”一般,他用满天红霞,书写了自己灿烂的一生。(完)

【编辑:叶攀】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