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几十名在逃人员落网 张学友为何成“逃犯克星”?

2019年01月12日 15:23 来源:新民晚报 参与互动 

  几十名在逃人员因去看演唱会而落网
张学友为何成“逃犯克星”?

  元旦期间,江苏苏州警方在张学友举行演唱会的3天时间里,抓获22名在逃犯。此前,歌迷正在感叹,听说已有将近60个在逃人员因为去看张学友演唱会而落网,正准备做个“年度小结”——看看“逃犯克星”张学友一年能“诱捕”多少犯罪嫌疑人?如此算来,从去年4月起至12月底,8个月内,张学友演唱会已经“吸引”出将近82名在逃人员。为什么只有他一个人的演唱会能有这么大的“功劳”呢?

  金曲数量最多“来听我的演唱会”

  上世纪90年代是香港流行乐坛的鼎盛时期,代表人物就是当时的“四大天王”——刘德华、张学友、黎明、郭富城。这个排名顺序虽然似乎是以“综合实力”为序,但是毫无疑问,张学友的歌艺、台风,在“四大天王”中位列第一。目前,除了黎明淡出演艺圈之外,刘德华和郭富城也依然在举行各地巡回演唱会。但是毫无疑问,这两位在影视剧的地位更突出,唱歌只是他们的“第二职业”。

  而张学友的“第一职业”就是唱歌,在影视圈只是客串,加之其唱歌相当勤勉,仅在1996年之前就出版发行了40张唱片。迄今为止,他在排行榜上名列前茅的金曲超过60多首,远远领先于刘德华、黎明、郭富城。张学友的歌曲特色,就是情深意长,《吻别》《分手总要在雨天》《偷心》等都有着哪怕失恋失爱失态也“此情绵绵无绝期”的感叹。《她来听我的演唱会》则是一首特别能让张学友与歌迷产生互动的曲目。这首歌从张学友的视角,观察了一位女歌迷从17岁到40岁出头的几段爱情,提炼出人生未必能如意的主题。“她来听我的演唱会”作为主题歌词时常回旋,对学友歌迷有一种“来听我的演唱会”的“呼唤”……

  曲目流行期与逃犯青春期重合

  据统计,被抓逃犯的年龄多为三四十岁。这就意味着他们的青春期,亦即十几二十岁的时候,正好与张学友鼎盛时期的时间重合。如同一个人的口味是由童年时期妈妈做的菜“定型”的,一个人的审美趣味、文化偏好则是在青春期开始逐渐明朗化的。所以,一个人青少年时期爱上的歌曲,会成为今后他欣赏音乐的“底色”。

  同理,演唱会行业在举办演唱会的时候,也通常会考虑两大年龄段消费者的爱好。第一类是青少年观众——如今有大批非理性消费的歌迷,亦即“脑残粉”会毫不犹豫地购票。第二类是三四十岁的观众——他们大部分成家立业偏理性,但是面对能触动其青春期情感的歌手,就会非理性消费——关键是他们也有消费能力。这就是为何谭咏麟、刘德华、郭富城等香港歌手依然可以举行个人巡回演唱会的道理。

  演唱会地点下探二三四线城市

  港台明星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举办演唱会的“历史”已有二三十年。还有广大二三四线城市市民并没有机会亲眼目睹青春期时就烙在脑海里的“歌神”真面目。正如中国的电影院近年来在二三四线城市新增银幕数量喜人,金华、宁波等二三线城市的演唱会数量骤增。据大数据透露,仅2017年,金华演唱会票房同比增长为1109.3%。排名第二的宁波则为640.9%。去过金华的歌手,除了张学友,还有谭咏麟、刘若英等。

  对于始终想“避风头”的在逃人员而言,他们主观上认为二三四线城市的警力、技术肯定不如一线城市。甚至,有在逃人员还想趁着演唱会“发财”。例如,有些在逃人员就是因为售卖张学友演唱会假票而落网的。他们自以为“看到了商机”。

  演唱会现场监控系统有效识别

  事实上,二三四线城市的警力和技术丝毫不逊于一线城市——而且还联了网!大数据采集已经做到了全国联网,亦即只要是在逃人员,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在全国范围内都可以立刻识别出来,无论时间过去多久、胖瘦差别几十斤,都不会有误差。

  而且,包括演唱会、展览会、游园会等大型活动现场,必定会安装监控系统。所以,哪怕有的在逃人员并没有入场去看演唱会,只是在演唱会附近转悠,也会被系统识别。如果没有入场,警方会立刻出动。如果入场了,则视情形出警。最“仁慈”的警察,会让逃犯看完整场演唱会后,在出口处抓捕。

  流水的演唱会,铁打的犯罪嫌疑人。据传闻,因看张学友演唱会被抓的逃犯,已统称“友缘人”。眼下,张学友演唱会约等于“流动派出所”。在“歌星演唱会抓捕排行榜”上,张学友力压第二名周杰伦——2人、第三名“五月天”——1人。如果按照“曲目流行期与逃犯青春期重合”的逻辑推算,再过十年左右可以考虑在周杰伦、“五月天”演唱会“守株待兔”…… 本报记者 朱光

【编辑:李玉素】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