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如何有尊严地老去?建议建立临终关怀分级服务体系

2019年01月15日 15:11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 

  民革广州市委会、民盟广州市委会关注如何有尊严地老去,建议——

  建立临终关怀分级服务体系

  广州三甲医院床位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资料图片)。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邱伟荣 摄

  正在举行的广州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上,民革广州市委会提出《关于解决需要长期住院医保患者民生突出问题的建议》,该建议深入调研了政府部门、省市三甲医院院长、基层社区医院院长等人士,发现被劝导出院或转院的人群里,绝大部分为重病恢复期、晚期癌症、老年病、慢性病等患者(大致占比为90%),他们的病情不需要到大医院治疗,也不适合居家养病,需要的是长期在相应的医疗机构接受康复治疗、护理疗养、临终关怀等基本医疗服务。如何让市民在重疾面前有尊严地老去?民革广州市委会和民盟广州市委会聚焦了这个问题。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梁超仪、廖靖文、魏丽娜、龙锟、罗桦琳、李波

  调研: 基层医疗机构床位不足

  “随着老龄化趋势加速,广州康复医院的数量显然跟不上实际需求,这是无院可转的主要原因。”立足于调研基础上,民革广州市委会指出症结所在。

  经过与广州市医保局、省市三甲医院院长、医保主任以及基层社区医院院长调研座谈,民革广州市委会表示,需要长期住院的医保患者被频繁转院,甚至无院(无称心医院)可转的问题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方面是目前有医保额度付费限制,而且医院也有考核要求。虽然医保局没有明确规定每种病的具体报销费用及限额,但在实际应用中,难免对每种病实行平均医保总额控制。对于上述需要长期住院患者群体而言,医院的医保支付肯定超过平均额度,导致病人在三级医院住院病情稳定后,医院必定劝导病人出院或向下级的二级医院转院。但即便是转至二级医院,同样是面临着隔一段时间后被劝导转院的境况。

  另一方面,目前可承接这类病人基本医疗服务的床位并不够。由于优质医疗资源过度集中,社区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床位和医护人员配备严重不足。广州地区医院床位近5年间增长了27.76%,但是基层社区医院仅增长6.38%。按照广东省2020年规划目标,千人常住人口基层医疗机构床位数应为0.9张,但广州地区目前千人常住人口拥有基层医疗机构床位数为0.3张,缺口甚大。

  在册康复医院仅有6家

  数据显示,目前广州地区登记在册的康复医院仅为6家、护理院3家(苏州市有护理院30家),床位数共有2187张,其中临终关怀床位总数不到800张,随着老龄化趋势加速,床位数量已跟不上实际需求。

  民盟广州市委会在《关于建立临终关怀分级服务体系,让生命尊严谢幕的建议》中进一步反映,除了临终关怀床位数目不足,另一方面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床位资源配置及服务能力均有所不足,临终关怀服务供给远远无法满足众多终末期患者的需求。

  民盟广州市委会指出,目前广州对于临终关怀服务的机构建设、人员资质、服务技术等无明确标准和规范,缺乏法规保障和实践可操作性。终末期患者的服务往往处于两个极端:一是过度医疗。“80%的医疗费花在最后一个月”,耗费了大量医疗资源。二是服务不足。由于行业标准及服务技术规范不明确,导致部分需要纳入临终关怀范畴的患者未能得到合适的临终关怀服务。

  建议: 区级医院转型为康复医院

  对此,民革广州市委会建议,一是对于特殊病人可考虑出台特殊医保政策,减少被频繁转院;二是应增加基层社区医院和康复、护理机构的床位数,“引导有条件的二级医院和民营资本转型或建立康复医院、护理院、医养结合机构等,让一部分病人下沉到康复、基层医院,其实几乎不用新建康复护理机构,不需要政府大量投入。” 三是全面加强推进家庭医生队伍建设。

  民盟广州市委会建议,进一步深化医疗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政府投入,加强政策引导,增加临终关怀服务资源供给,推动服务标准建立,探索医养护融合服务模式,在广州市建立健全临终关怀分级服务体系。具体做法方面,可考虑加大财政投入,在区级综合医院设置临终关怀科,建设临终关怀病区,配置专业医务人员及相关设施设备。引导有条件的区级医院转型为提供长期康复、护理及临终关怀服务的康复医院。以区级医院为龙头,指导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临终关怀门诊及随访服务,逐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康复、护理床位配置,设置日间病床或家庭病床,使临终关怀服务深入社区、走进家庭。同时,临终关怀医疗服务也应建立行业服务标准,确保服务规范有效。

【编辑:房家梁】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