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老人隐藏身份60多年 信息采集时才发现他是战斗英雄

2019年02月16日 17:38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参与互动 

  湖北省来凤县一位95岁的老人

  一张“立功登记表”

  四项赫赫战功

  三次一等功 一次二等功

  四座敌人碉堡

  他是中国建设银行来凤支行的离休干部

  深藏功名60余载

  他更是功勋卓著的战斗英雄

  只身攻碉堡 64载深藏功与名

  去年11月,湖北省来凤县退役军人事务局进行退役军人信息采集,一位名叫张富清的95岁老人向工作人员出示了一张泛黄的《立功登记表》。上面赫然记录着他在解放战争时期荣立的4项功勋,让家人和工作人员都很震惊,原来眼前这位老人曾多次充当突击队员在战火中九死一生

  这张泛黄的登记表上记录了张富清在西北野战军4次立功的经过:

  一、1948年6月,他作为十四团六连战士,在壶梯山战役中任突击组长,攻下敌人碉堡一个、歼敌两名、缴获机枪一挺,并巩固了阵地,使后边部队顺利前进,获师一等功;

  二、1948年7月,他作为十四团六连战士,带领突击组6人,在东马村消灭外围守敌,占领敌人一个碉堡,给后续部队打开缺口,自己负伤不下火线,继续战斗,获团一等功;

  三、1948年9月,他作为十四团六连班长,在临皋执行搜索任务,发现敌人后即刻占领外围制高点,压制了敌人封锁火力,完成了截击敌人任务,迅速消灭了敌人,获师二等功;

  四、1948年10月,他作为十四团六连班长,在永丰战役中带突击组,夜间上城,夺取了敌人碉堡两个,缴机枪两挺,打退敌人数次反扑,坚持到天明,获军一等功。

  据张富清老人的档案显示,他1924年出生于陕西汉中洋县,1948年参加解放军西北野战军,1955年转业到恩施来凤县,先后在县粮食局、三胡区、卯洞公社、外贸局、县建行工作,1985年在县建行副行长岗位上离休。

  除了《立功登记表》,老人还带来了一张报功书和几枚徽章。老人的儿子看到父亲收藏的这些历史资料,也感到非常惊奇,几十年来,他只知道父亲是一名退伍军人,却从未听他说起过这些赫赫战功。

  这些老物件里的时光印记,都是张富清老人埋藏在心底的光辉岁月。

  子弹擦头皮 “一冲上阵地,决定胜败的关键是信仰和意志。”

  张富清老人和84岁的老伴孙玉兰,两个人住在上世纪80年代建成的一间简陋两居室里。在老人的箱底放着一个盒子,里面是一些1948年至1951年间的原始资料,有立功证书、报功书和军人登记证,当时西北野战军的司令员兼政委是彭德怀。

  张富清听力不佳,聊天需要靠老伴转述。他回忆,自己是1948年3月参加解放军的,当时不分白天黑夜战火正猛,他记不清打了多少仗,但记忆最深的是永丰城那一仗。

  张富清:一跳进去,我就和他们对打,他在我脑壳上打了一下,(头上)就受伤了。受伤了以后接着,我带着冲锋枪和手榴弹,我这个冲锋枪先打着他,他也过来,子弹也过来,我的子弹也过去,打死了他(敌方)的四五个人,一枪过去打死四五个人。

  那天拂晓,他和另两名战友组成突击组,率先攀上永丰城墙。他第一个跳下城墙,冲进敌群中展开近身混战,也不知道战友去哪里了。他端着冲锋枪朝敌群猛扫,突然感到头顶仿佛被人重重锤了一下,他缓过神来继续战斗。后来又感觉血流到脸上,用手一摸头顶,一块头皮都翻了起来,他才意识到一颗子弹擦着头皮飞过,在头顶留下一道浅沟。

  张富清:一打就把脑壳打破了,打了也只知道闷,不知道疼, 昏啊闷啊,不知道疼,我看到血留下来以后才知道,我手一摸,头皮掉了一块,不晓得疼了。

  击退外围敌人后,张富清冲到一座碉堡下,刨出一个土坑,将捆在一起的8颗手榴弹和一个炸药包码在一起,拉下手榴弹的拉环,将碉堡炸毁。

  这场战斗一直打到天亮,他炸毁了两座碉堡,缴获两挺机枪。战斗结束,他死里逃生,而突击组的另两名战友却再也没有见到。

  张富清:我就靠自己这个勇敢和信念,脑子里(记住信念),就用这个冲锋枪,哗哗哗,一下子打死了七八个(敌)人。

  张富清老人多次参加突击组打头阵,但当年他的身体其实很瘦弱,他打仗的秘诀是不怕死。他总说:“一冲上阵地,满脑子是怎么消灭敌人,决定胜败的关键是信仰和意志。”

  永丰战役后,彭德怀握着他的手说:“你在永丰战役表现突出、立下了大功。”还亲手给他授功。因为打仗勇猛,彭德怀到连队视察鼓劲的时候,多次接见张富清和突击组战士。

  转业本色不改 “他们为党和人民献出了生命,从没提过要求”

  1955年,张富清转业到来凤县。

  曾与张富清在来凤县卯洞公社共事4年多的田洪立,今年已经68岁了。他还记得当年公社班子成员分配工作片区,张老抢先选了最偏远的高洞片区,那里不通路、不通电,是全公社最困难的片区,但从未听张老讲过去打仗的经历。

  后来,张富清来到建行来凤支行里工作,但大家都没听说过他的英雄事迹。

  6年前,老人左腿因病截肢,后一直借助支架行走。去年11月,老人要去武汉做白内障手术,需要植入人工晶体。据建行来凤支行33岁的年轻行长李甘霖回忆,老人在知道医药费可以全部报销的情况下,还是只选了一个最便宜的晶体。

  张富清虽然从未向同事讲过自己在战争年代中当突击队员的经历,但他在行动上一直是奉行着一名突击队员的标准。

  “我90多岁了,不能再为国家做贡献了。”张富清说,“我听到同病房的一名农民只选了3000多元的,我也选了跟他一样的,为国家节约一点是一点。”

  张富清:我就看到了,每次回想到了,次次战斗中间,有好多的同志,都牺牲了,他们这个是为党为人民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从没有向党和人民提过什么要求。我现在人还在,我现在生活享受比他们高了好多倍,我自己满足了。

  当被问起为何六十多年来从不提及当年勇时,老人眼眶泛红,他回想起当年在战场上洒下热血牺牲的战友,他觉得人生在世,自己已经得到太多。“这些往事,组织上已经给了我证书和勋章,我没必要再拿出来到处显摆。”他回答说。

  他深藏功名数十载连子女都没讲,也是因为退役军人信息采集,儿子张健全才知道父亲战斗英雄的身份。最近一次,他陪父亲看病并询问一些战场经历,老人才向他出示了两处伤口,一处是右边腋下被燃烧弹灼伤的伤痕,另一处是头顶的子弹擦伤。

  张富清:作为一个共产党员,要听党的话,党指到哪里,坚决地要打到哪里。

  张富清欣慰地说,他一家四代人,如今有6名党员,后辈们都兢兢业业地工作着,子孝孙贤,是他最满足的事。

  “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听党的话,党指到哪里,就坚决打到哪里。”这是一位95岁老人常挂在嘴边的话,64载深藏功与名,一朝戎马洒热血,一生信念记心间。

  (央视记者 王涵 龚琬茹 向林 来凤台 楚天都市报 胡成 刘俊华 湖北日报 张欧亚)

【编辑:叶攀】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