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生于1949丨70岁老人画国画吐槽:看似随性也有坚持

2019年03月30日 17:38 来源:中新社微信公众号 参与互动 

  生于1949 | 国画版弹幕吐槽了解一下?

  “为什么很多美术展览前言我总是看不懂?”

  “这年头,装酸装多了,好像自己真成了一头蒜!”

  这几句话有没有戳中你?  

  茆帆画作 中新社 李秋莹摄  

  茆帆画作 中新社 李秋莹摄

  上面这些画看着是不是和我们当下玩的弹幕有些相似?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哪个年轻人把弹幕搬运到了国画上。  

  《还珠格格》弹幕视频截图

  然而真相是,这些画作都出自于一位70岁的老人——茆帆。

  茆帆,本名栾国藩,祖籍山东莱州,1949年生于上海,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现为上海诗词学会副会长、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海上印社首批成员。  

  茆帆 供图

  学习书画是血液里的东西

  初见茆帆,他穿着一身布衣,精神矍铄,如果不是早就知道他的年纪,小新断不会相信他已经70岁了。

  在聊起诗书画印、文化传承时,茆帆滔滔不绝又不忘对某些行为小小吐槽,果然符合他的“高级黑”属性。  

  茆帆早期工作照 供图

  “和什么人在一起非常重要!”

  茆帆以诗书画印“四全”而广为海上书画界所称道。这幅梅花,虽是一幅小画,从梅花的画到字体都展现了茆帆雄浑大气的风格。  

  茆帆画作 中新社 李秋莹摄

  谈及茆帆与书画的渊源,一定要从他的父亲栾绍唐公说起。

  因为栾绍唐公素喜结交文人画士,热衷收藏名家书画。在家庭的文化氛围的熏陶和父亲的指导下,茆帆也开始走上书画道路。  

  茆帆青年时期 供图

  茆帆刚开始学写字的时候,就在绍唐公的水版上乱涂乱画。绍唐公便说:“你别在我这儿瞎写,自己拿纸写。”

  当时,有一位经常来栾家的大爷,看见茆帆写字,就对绍唐公讲:“小孩子要把字写好,很重要。”绍唐公听了很赞同,于是便从抽屉里拿出一个手卷给茆帆临摹。“我也是后来才知道,那是翁方纲的手迹。”那一年,茆帆12岁。

  

  茆帆 山水

  在江西插队时,近十年时间茆帆的练习也从未间断,除了种田、修水库之外,茆帆利用空闲时间练字和读书。因为写字写得好,生产队如果要搞宣传,在村头路口竖牌子写口号,大家总来求助茆帆。  

  茆帆青年时期 供图

  在生产队待了几年后,茆帆又被调到南昌工艺美术厂,在鸡蛋壳上绘画做成小礼品,或者画一些用于出口的礼品山水画。再后来,茆帆被调到一家艺术瓷厂,独挑艺术设计的大梁。  

  茆帆青年时期 供图

  曾有人问起,为何能一直坚持学习书画,茆帆答到“这是血液里的东西。”

  “小画”看似随性但也有坚持

  “据考证,双十一起源于维纳斯时代”  

  茆帆画作 中新社 李秋莹摄

  怎么样,你们去年双十一剁的手长出来了么?

  “其实画画这件事情,在我看来如果太老套了,就跟不上时代;但太新潮了,时代又跟不上画。”

  正是在这样的理解下,茆帆由2016年秋天开始创作了一些“小画”,叫它们小画,是因为它们不同于传统印象中的国画,描绘的大多是一些小物件,画旁再配上几句“吐槽”。

  看看这些画,小新相信大家也会回忆起当时发生的一些故事,当然,还有些话,现在看着,依旧扎心。

  “于是只能中年油腻了么?”

  混合油、腻合酱再加上点护肤品,看着就已经很油腻了……  

  茆帆画作 中新社 李秋莹摄

  “是啥玩意,这个必须铲除!”

  三原色幼儿园虐童事件,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茆帆画作 中新社 李秋莹摄

  “薪尽自然凉,终于明白了什么叫热钱……”

  每个月的薪水花光了,可不就凉了么!太扎心!  

  茆帆画作 中新社 李秋莹摄

  “那天他吃了一包这个,这个人都精神了……”

  这是情人节我们吃的狗粮么,还给我们喂的是妙鲜包……  

  茆帆画作 中新社 李秋莹摄

  更扎心的来了

  “我家的狗狗,什么时候累过。”

  真的是人不如狗,小新以后再也不说累成狗了……  

  茆帆画作

  “收入是要有姿势的!”

  说的在理啊!可为什么小新感觉心上又被插了一刀……  

  茆帆画作

  这些画多是茆帆有感而发,看似随性但也有他的坚持。

  虽是小画,但在笔墨运用上采用的也都是最正宗的国画手法;其次,每幅小画都拥有自己的内涵,“毕竟它们是依附时代而生的,总归需要一些时代的印记。”茆帆解释道;“还有一点很关键,虽然小画上面我会写几句话,但那并不是结论,我也不会下结论。”  

  茆帆正在翻阅小画 中新社 李秋莹摄

  “各人各解,是我认为比较好玩的地方。”茆帆讲了早前自己曾经的一幅《鲤鱼跳龙门》,他的注解写的是:鲤鱼就一定要跳龙门么?但网友们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有人说“我不做鲤鱼不可以么?”还有人说“我不跳龙门,就算跳了又能怎样呢?”

  “他只看别人的长处,于是不断进步”  

  茆帆画作

  当传统文化遇见流行思想

  “现在我们讲传承继承中华优秀文化,什么是优秀文化?这个界限我觉得有点模糊。什么是精华,什么是糟粕?”

  谈及传统文化的继承,茆帆兴致勃勃。在他看来,现在对于传统文化最重要的,是找回正脉,是树立正确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对目前的传统文化传承来说,我们都处于摸索状态。这里面首当其冲的问题是,如何提高国人的鉴别能力。”  

  茆帆画作 中新社 李秋莹摄

  茆帆解释道,现代大部分人最容易犯的毛病便是:用耳朵替代眼睛,用眼睛替代耳朵。

  欣赏画作时,明明用需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评判美丑,却总被作者的名气扰了耳;欣赏音乐时,最该注重的应该是音乐是否好听,而不是灯光、舞美是否出色……  

  茆帆 供图

  长此以往,人云亦云,在鉴别能力上自然不会有提升,何谈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呢?

  “青涩的果子慢慢就会成熟”  

  茆帆画作

  茆帆的小画看似“离经叛道”,其实并没有丢失国画的内核,在保持着国画高级审美趣味的基础上,加入一些生活、心情的随笔,本就是固守己心,不忘初心的表现。

  书画本就是一种记录生活,抒发情感的表达方式。它们来源生活,茆帆又将其归还给生活。这是自然而然的“出新”——“新”不在于形式,而是个人感悟。

  书画是祖宗留下的一种文化,思想观念是时下流行的,茆帆把他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就是一种对文化的继承与传递。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的信念,让他创作出一副又一副“新”书画。

  眼下,各类电子设备侵占了孩子的眼界,要如何让新一代的传承者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呢?茆帆建议,让孩子们在爱上电脑的同时,也爱上拿毛笔。

  与新中国同龄的茆帆,伴随着中国的发展一同成长。七十年风雨兼程,他陪祖国一同走过。他的成长,也见证着祖国前进路上的辉煌成就与荣耀。

  作者:李秋莹  

【编辑:左盛丹】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