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生于1949|他扎根深山25年 为制飞机零件模具一夜白头

2019年06月28日 09:43 来源:中新社微信公众号 参与互动 

  记者:韩章云 陈丽杨

  恰巧在1949年10月1日出生,尚庆德说,这算得上是他这辈子最骄傲的事情之一了。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向全世界宣告新中国成立,与沸腾的北京相距730余公里的豫东小城睢县,尚庆德也在这一天出生。

  70年后,尚庆德依旧为自己能出生在新中国感到骄傲。

  

  70岁的尚庆德精神矍铄 韩章云 摄

  今年70岁的尚庆德是航空工业郑州飞机装备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郑飞)工艺技术研究所退休高级工程师。

  作为与共和国同龄的航空工业技术人才,尚老的人生与新中国的航空工业崛起之路紧密相连。

  近日,记者走近这位古稀老人,听他讲述一代航空工业人的奋斗历程。

  “三门三进士”的耕读之家走出大学生

  尚庆德的老家在河南省睢县,其祖上曾出过“三门三进士”,耕读传家的家风熏陶之下,尚庆德自小喜好读书写字,1974年,在当地人民公社做团委书记的他通过考试被西北工业大学录取。

  

  青年时代的尚庆德就喜好读书写字

  “青年时代我喜欢书法、文学,想在大学学习文学相关专业,但是最后被分配到航空铸造专业。”从农村走出来的尚庆德那时从没见过飞机,更不知道自己一生的事业就此与航空飞行器的各种零部件紧密联系在一起。

  

  青年时代的尚庆德

  服从分配扎根豫西深山25年

  1977年大学毕业后,尚庆德被分配到灵宝新卫机械厂二分厂,这是现在郑飞的前身所在地。与现在身处四通八达的郑州不同,42年前,郑飞就“隐身”在这深山里。

  

  郑飞前身——大山深处的灵宝新卫机械厂旧址。

  “进县城只有一条路,而且要走十几里,在那里工作、生活可以说是与世隔绝。”尚庆德说,那时,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条件,远远都不能和现在相比。

  

  郑飞前身——大山深处的灵宝新卫机械厂旧址。

  进入工作岗位后,尚庆德主要从事铸造工艺装备的设计,为各种航空飞行器设计、铸造零部件模具。

  “在那个中国航空事业白手起家的艰难时期,都是我们自己摸索研究,先设计模具,只有模具设计、制造质量过硬,才能获得优质铸件,达到零件的批量生产。”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的工业基础薄弱,作为技术人员,尚庆德最苦恼的是没有可供参考的工具书。

  

  尚庆德珍藏至今的各种工具书 韩章云 摄

  “当时我手里只有一本《航空工艺装备设计手册》,但是工作后需要用到的知识更多,只靠这一本工具书根本不够。”

  为解决这一痛点,尚庆德专门赶赴北京,跑遍各大书店,寻找装备制造的相关书籍,“热门书籍往往要排队三四个小时才能买到,特别不容易,但是一旦买到那就是宝贝。”

  

  图为灵宝新卫机械厂生产一角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由于国内外形势的变化,航空产品订单急剧减少,各大企业纷纷开始了自主求生的道路。研发民用产品、拿到民用产品订单,对企业就意味着能“活”下去。

  

  图为灵宝新卫机械厂办公现场一角

  1993年隆冬的一天,工厂领导找到尚庆德,要求他在13天内设计出康明斯发动机所需的齿轮室零件工装模具,厂里如果能生产出这样的零件,就能拿下一大笔订单。

  

  灵宝厂区生产现场一角

  “康明斯发动机的齿轮室特别复杂,零件本身有300多个尺寸数据,还有空间尺寸要求,外形变化大,加上模具制造所需有600多个尺寸,这样复杂的零件,模具设计平时至少需要两个月才能完成。”

  尚庆德不敢耽误,在大冬天和同事们开吉普车到天水考察铸造机和低压铸造工艺,又马不停蹄赶回工厂后,每天都忙到后半夜,连续多日吃住在办公室。

  

  刻苦学习的尚庆德

  那个时代没有电脑绘图、没有智能测量工具,靠着丁字尺、三角板、量角器、手拉计算尺,尚庆德一点一点得到相关数据,“那个时候每天喝稀饭,碗里仿佛都飘着坐标轴的影子,脑子里全是数据。” 最终,尚庆德用13天时间完成该模具的设计任务。

  模具制造完工,经过20多次试模,形成批量生产,工厂拿到关键订单,提升了工厂的效益,而尚庆德也是在那段时间几乎一夜白头。

  

  1989年郑飞启动搬迁,从灵宝深山迁往河南省会郑州。

  1989年郑飞启动搬迁,从灵宝深山迁往河南省会郑州。作为数次获得厂里“先进工作者”荣誉的技术骨干,尚庆德坚守到最后,直到2002年才随工厂最后一批搬离灵宝。他在深山中,整整工作了25年。

  

  如今的郑飞园区

  选择一行钟爱一生

  新中国成立后,一系列的改革给整个国家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社会发展进入快车道。

  

  郑飞的劳模大道

  然而改革带来的阵痛也让尚庆德印象深刻。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由于航空产品订单急剧减少,最难的时候厂里曾连续五六个月发不下来工资,职工的生活都很困难。”

  尚庆德回忆,与当时厂里的拮据不同,改革开放的前沿深圳、广州发展势头强劲。

  这个时候,尚庆德的大学同学、此前下海创业的同事纷纷向他抛出橄榄枝,想要把已经是资深技术人员的他挖走。

  

  退休后尚庆德仍时不时翻看宝贵的工作资料 韩章云 摄

  “不舍得走啊,我就是那种‘一条道走到黑’的人,我热爱我的事业,想为祖国的航空事业尽一份力。”

  尚庆德说,作为一名铸造工程师,尽管自己从未直接参与产品的研发设计,“但是我设计、铸造的零件也发挥着很大作用,想到这一点我很骄傲。”

  

  如今郑飞的产品装配生产线已实现信息化、自动化

  从1977年工作到2009年退休,尚庆德总共设计了500多套工装模具。

  尚庆德对企业的赤诚之心、对铸造工艺装备设计的喜爱也影响了女儿。

  “我女儿是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毕业,和我是校友,学习机械制造,她毕业后也进入郑飞,成为了一名航空人。”尚庆德自豪地说。

  千禧年之后,随着科技的进步,电脑日渐走进国人的生活和工作。尚庆德所在的“郑飞”也全面进入了信息化办公时代。

  

  新时代的郑飞生机勃勃

  “我开始学电脑的时候已经五十多岁了,用丁字尺、量角器、三角板画了大半辈子的图,终于可以用电脑制图了,以前画张图要一天甚至几天,用电脑一两个小时就能搞定,而且还非常精确。”尚庆德说,他赶上了最好的时代。

  

  新时代的郑飞人岗位建功、航空报国

  退休不褪色的热心大爷

  如今,尚庆德已经退休近10年,住在郑飞家属院的他,仍旧关心公司的发展。尚庆德当年设计的铸模有一些直到现在还在使用,年轻人遇到技术瓶颈,他都乐意去厂里讲课、交流。

  

  厂里的年轻人经常到尚庆德家看望他 韩章云 摄

  “现在的年轻人和我们那代人相比太幸福了,他们在学校能学到很多前人总结好的知识,少走了很多弯路,能从各种渠道接触到丰富的信息。”

  

  如今的郑飞青年人才辈出

  但是尚庆德也有一丝担忧:“年轻人在实践方面还是有待提高,他们需要在实践中去历练,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退休的尚庆德仍穿郑飞制服、佩戴党徽,他说这么多年习惯了。 韩章云 摄

  热爱书法的尚庆德也是郑飞有名的“书法家”,每到春节,他都和他的笔友们一起参加公司工会组织的送春联活动,他们慷慨挥墨,一写就是几天,每年将近千幅春联无偿送给院里的职工家属们。

  

  退休后每天练习书法是尚庆德最大的乐趣 韩章云 摄

  现在,70岁的尚庆德依旧坚持看书看报看新闻,国家大事、国际动态他都知道。

  “我有幸和祖国同一天生日,也见证了祖国的腾飞,希望年轻人能在科技创新方面有更大的作为,不断进取,奋发图强,将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这样我们才不会受制于人。”

  

  和共和国同一天生日的尚庆德为祖国送上祝福。韩章云 摄

  临别之际,尚庆德泼墨写下几个大字“祝福祖国”。

  

 

 

 

【编辑:张楷欣】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