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网红班主任”兰会云:真正的教育就该走出去

2019年07月17日 10:39 来源:解放日报 参与互动 

  “网红班主任”兰会云:真正的教育,就该走出去

  对于“网红班主任”带领学生的千里骑行,网络上的质疑和担忧从来没停过。昨天,兰会云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我不担心会有安全上的大问题”

  记者:到达上海后,你和学生们做了什么?

  兰会云:我们6月28日晚到上海;29日参观了几家企业,晚上去上海中心大厦看上海的夜景;30日,我们参观了复旦大学和同济大学,当天下午返回朔州前,把自行车拆卸并快递回去。回程没再骑行,坐火车和大巴。

  记者:回去后,身边亲友对这次骑行的态度有变化吗?

  兰会云:其实身边的朋友还是很看好这个事情的。刚开始除了我、班里学生还有我的家人之外,其他人都不太了解这个事情,媒体宣传后才有了关注度,出发时没想那么多。

  记者:虽然安全返回,但人们对骑行中潜在的安全隐患还是会担忧,你怎么看?

  兰会云:我喜欢户外活动,经常出去,有些经验,组织孩子长途骑行已是第二次,我不担心会有安全上的大问题,骑行中难免摔倒有些皮外伤,我会及时处理。

  “孩子们一路上感受到很多善意”

  记者:这一路上最难忘的事情是什么?

  兰会云:最难忘的是来自社会的善意。刚开始我们只想一路欣赏自然景观,从地理角度看世界。没想到感受到很多善意,比如饭店老板特别照顾我们,有时我们中午吃完饭休息,他们给我们提供专门的区域和免费的饮料。

  记者:你觉得学生们在骑行中收获到什么?

  兰会云:对学生们来说,很多人是第一次离开山西,骑行让他们很直观地感受到祖国的幅员辽阔。到了南方,自然景观、风土人情(和北方)完全不一样。尤其到了上海,现代化的城市和企业,让孩子们的视野更开阔。我觉得以后他们在为人处世方面也会有改变,因为他们感受到很多善意。我们去南京大学,一个老教授专门停下来给我们讲解南京大学的历史,还特别谦虚。孩子们发现,原来教授说话和邻家大爷没啥区别,真正的大师不是想象中的高高在上。

  记者:为什么去大学和企业参观?

  兰会云:去大学是我设计的,我们队服上写着“你好啊,大学”,路线上有一些刻意设计,我们大概经过20多所大学。我想让他们提前感受不同的大学,不同的文化气息。毕竟他们马上就要上大学了。去参观企业,也有特别的设想。在朔州,80%的财政收入都来自煤电行业,很少有其他行业领域的大企业。孩子们对不同类型企业文化和发展了解甚少,我感觉去参观下还是有必要的。

  “我从没把教育当成简单的工作”

  记者:你的故事被披露后,有人说,现在很多老师的教育情怀被消磨殆尽,没有像你这样的动力。你为何坚持?

  兰会云:我之所以坚持,是因为发自内心喜欢教育这个行业,我从来没把它当成一个简单的工作。我想努力去影响一些人,把我认为比较好的三观,对社会的一些好的认知,传递给学生。

  记者:教改意见中专门提到优化教学方式,要注重互动式教学、重视情景教学。你觉得骑行是不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兰会云:我觉得是。教育如果一直停留在课堂内、课本上,孩子们消化的效果不会太好,真正的教育就应该走出去,实地去走访。就像地理课上学农业,我们这边一年一熟的作物,在另一个地方可能是两年三熟。课本上讲过农业地域差异,在实地走访后,孩子们印象更深刻,觉得课本上讲的是真实存在的。我备课从来不是在备课本,而是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和兴趣,讲解他们想要获取的知识。我觉得课堂上就应该和学生产生共鸣,通过我讲的点,让他们感兴趣,主动投入到课堂中。

【编辑:谷梦溪】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