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消费主导北京经济增长已逾十年

2019年08月13日 09:0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消费主导北京经济增长已逾十年

  中新网北京8月13日电 (记者 陈建)北京经济总量去年超过3万亿元。从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GDP)首次迈过1万亿元台阶开始,北京的消费率就持续超过投资率。2017年全市消费率达到60.1%,高于投资率21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5%。

    资料图:市民选购鲜花。<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鲁丹阳 摄
    资料图:市民选购鲜花。中新社记者 鲁丹阳 摄

  这是中新网记者从“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行进式主题采访中获悉的。

  经济总量快速扩大 消费主导经济增长

  2.8亿元,这是新中国成立时北京的地区生产总值。29年后,到1978年,北京GDP达到108.8亿元。

  1994年,北京市GDP超过千亿元,2007年迈过万亿元大关,从百亿元增加到千亿元用了16年,从千亿元到万亿元只用了13年。此后,北京又分别用6年和5年时间,使经济总量迈上2万亿元和3万亿元的台阶。2013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超过2万亿元,2018年达到30320亿元。

  新中国建立之初,北京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仅为66元,1975年超过千元,1994年超过万元,2014年突破10万元,2018年全市人均GDP达到140211元。

  随着经济总量的持续扩张,北京市政府的财力也不断增强。1949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只有0.24亿元,1995年和2005年分别突破百亿、千亿元大关,到2018年实现5786.9亿元,为城市建设发展和民生改善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70年来,北京基础设施投资规模累计接近2.8万亿元,年均增长16.4%,占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近3成。

  近年来,北京更大力促进城市建设、环境改善和公共服务水平提升,政府投向民生领域的固定资产投资始终保持在90%以上。在政府投资“四两拨千斤”的带动下,民间资本积极踊跃而来。2018年,北京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超过8000亿元。

  新中国成立初期,首都城乡居民年人均消费支出仅有一、两百元,其中70%左右花费在吃穿上。上世纪80年代后期,人均消费支出达到千元;2002年和2010年,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先后超过万元,食品支出比重下降到3成左右。

  从2007年开始,北京市消费率持续超过投资率。2017年全市消费率达到60.1%,高于投资率21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5%。

  2018年,北京实现市场总消费额25405.9亿元,其中服务性消费额13658.2亿元,占市场总消费比重的53.8%。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分别为42926元和20195元,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和娱乐,医疗保健等消费,占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合计超过30%。

  人均预期寿命较建国初期长一倍以上

  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构建多元化、社会化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

  1969年10月,北京市第一条轨道交通线路通车,运营里程仅11公里。到2018年,北京运营的轨道交通达到22条、636.8公里。轨道交通成为北京市民交通出行的主要选择,日均客运量从1969年的2.3万人次,增加到2018年的1054.4万人次,提高了463倍。

  1949年末,北京仅有公交运营车辆164辆、运营线路11条、长度77公里,每年客运量3000万人次。2018年末,北京公交客运车辆达到2.9万辆,运营线路1320条,线路长度3.5万公里,年客运量35亿人次。在中心城,绿色出行比例达73%。

  城乡全覆盖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在北京不断完善,每个新城都有一个区域医疗中心,全市每千人口执业医师数、每千人口医院床位数分别由1949年的1人和1.37张,增长到2017年的7.78人和8.36张。全市人均预期寿命由建国初期的40岁左右,增长到2018年的82.2岁,延长了一倍以上。

  北京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由1955年的200元左右增加到改革开放之初的300元左右。2000年和2008年,北京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超过万元。2018年,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67990元和26490元。2012年以来,北京城镇登记失业率一直控制在1.5%以内的较低水平。(完)

【编辑:刘湃】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