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无人潜航器,藏于深海中的潜艇杀手

无人潜航器,藏于深海中的潜艇杀手

2019年11月12日 09:40 来源:科技日报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无人潜航器,藏于深海中的潜艇杀手

  专家聊装备

  本报记者 张 强

  美国《福布斯》双周刊网站近日发文报道了“世界上第一台猎杀潜艇的水下自主机器人”,并称有迹象表明,人们期待已久的水下机器人的“黎明”即将来临。它就是韩国防务制造商韩华系统公司近日在一次防务展上公布的一款无人潜航器ASWUUV。该潜航器能在约300米的水下潜行,搜寻敌方潜艇。一旦发现目标,它将对友军发出警报,困住猎物并将其摧毁。

  很多人关心,这个“世界第一”究竟意味着什么?它真的有那么强吗?

  美媒将其定位为“世界上第一台猎杀潜艇的水下自主机器人”,这个说法令人困惑。因为,无人潜航器并非什么新东西。美国研制的无人潜航器类型众多、技术先进,包括所谓猎杀潜艇的自主无人潜航器。目前看,在该领域世界上还无人能与美国相比。“此次被‘吹上天’的ASWUUV,披露的有价值信息很少,对其性能和用途很难判断,何况它还只是模型并未下水,其实美国早就开始研制无人潜航器了。如近年来它推出的较受关注的‘虎鲸’无人潜航器。”国防科技大学国防科技战略研究智库王群教授对科技日报记者表示。

  水下无人潜航器可以替代载人潜艇和侦察舰船,而且不用惧怕恶劣的水文环境和海底极高的危险度,能长时间、高密级地在水中自主执行侦察、监视(ISR)任务,甚至对目标直接发起攻击。它有可能成为颠覆未来海战模式的重要因素,因此很多国家都开展了研究。

  “虎鲸”是一款超大型无人潜航器。今年2月,美海军授予波音公司“虎鲸”研制合同,标志着世界上首艘超大型无人自主潜航器XLUUV研制工作正式启动。凭借先进的柴电动力系统,它可自主航行6500海里,核心载具能实现制导控制、自主导航、态势感知、核心通信、功率分配等诸多功能,可装载轻型甚至重型鱼雷,具备应对“反水雷、反潜、反水面舰艇等作战任务”的突出能力。

  根据美军的要求,“虎鲸”可进行反潜作战、远程航行并“潜伏”在敌方重要海岸线附近,构建起高效的预警体系,并与美海军潜艇合作,紧盯敌方潜艇,充当诱饵,让攻击潜艇伺机伏击。必要时,它还可主动发起攻击。

  应该指出,反潜这个词涵义很多。侦察、跟踪敌方潜艇,引导己方其他舰艇对敌方潜艇实施攻击,对敌方水声设备和潜艇进行诱骗和干扰(软杀伤),释放线网缠绕敌方潜艇等,无人潜航器所进行的这些行动都可称为反潜,当然还包括用鱼雷等反潜武器直接攻击(硬摧毁)敌方潜艇。比如“虎鲸”装备有轻型和重型鱼雷,就可对敌方潜艇直接发起攻击。“而韩国的ASWUUV仅长9米、宽1.5米,体积明显不大,不太可能携带重型鱼雷,就是装备最基本数量的轻型鱼雷可能都勉为其难,其单枪匹马直接反潜或硬摧毁的能力不会很强。”王群指出,“而‘虎鲸’则既可‘软杀伤’也可‘硬摧毁’,反潜能力更加全面,韩国ASWUUV尚难以望其项背。”

  实际上,当前世界上发展可反潜的自主无人潜航器的国家有不少,比如法国、澳大利亚、德国、俄罗斯等国。特别是威名远扬的俄罗斯“海神”核动力自主无人潜航器,理论上也能反潜,其航程可达1万千米以上,下潜深度1000多米。美国“虎鲸”下潜深度也能达1000米,而ASWUUV潜深仅有300米,这意味着其活动范围不会很大,主要是周边海域。同时,ASWUUV采用燃料电池提供动力,水下航速也不具优势。“所以,无论是体积大小、下潜深度还是航速,都看不出韩国ASWUUV有太多的优点和长处。”王群表示。

  那么,韩国的这款无人潜航器有什么优点?

  王群认为其先进性可能更多地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自主性。美媒称其为‘水下自主机器人’,并称人们期待已久的水下机器人的‘黎明’即将来临。这是不是表明其自主能力更好呢?目前的无人潜航器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制约,自主程度非常有限,美国等国家着重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增强其自主能力。韩国具备很多相关技术基础,特别是其对人工智能投入和发展的雄心都很大,自动驾驶技术实力也较强。另一个是动力系统。据媒体报道,它将由一个创新的燃料电池系统提供动力,属于‘不依赖空气推进系统’(AIP)的缩微版本,而非斯特林等其他AIP技术,更不是大多数潜航器目前扔在使用的常规柴电动力——需要经常上浮水面通过柴油机对蓄电池充电。”近年来韩国在燃料电池和锂电池领域及其在潜艇方面的应用都有所建树,同时它与德国在燃料电池AIP系统方面也有深入合作。所以,ASWUUV的动力系统可能更先进,能更长时间地潜伏在水下伺机采取行动。

【编辑:苑菁菁】

军事新闻精选: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